2024中国保障房建设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3中国保障房建设行业市场调研分析从目前来看,产业保障房的招商均是围绕近年来广东发展的新兴产业,政府参与产业保障房建设有利于事先对产业进行规划,实现精准招商。产业保障房所建设的标准化厂房,目标对准多个行业的生产线设计,租售同权的方案更是降低企业便利入驻的门槛。2022年,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已经完成产业保障房建设25万平方米。南海村改拟推行房券的方式,在产业用地转型升级和退出过程中根据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或国有划拨留用地以及地上房屋(非住宅用途)情况,向村(居)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实施主体提供的产业保障房兑换凭证和租金收益兑付凭证。此项举措不仅极大的便利了企业的厂房租用,并且对零散的工业用地整合,优化产业配置均起到一定积极作用。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中央陆续下放用地审批权限到地方政府,并出台一系列土地政策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探索建设只租不售的产业保障房,在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建立工业用地全周期管理制度方面优势突出。中国保障房建设行业市场调研分析2023我国保障房主要可分为购置型住房和租赁型住房两大类,目前国内保障房体系逐步完成了从购置型住房到租赁型住房再到“租购并举”的过渡。最早的购置型住房为1994年建设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财政部在其发布的《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方法》中提出的经济适用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建设的普通住宅。从目前来看,产业保障房的招商均是围绕近年来广东发展的新兴产业,政府参与产业保障房建设有利于事先对产业进行规划,实现精准招商。产业保障房所建设的标准化厂房,目标对准多个行业的生产线设计,租售同权的方案更是降低企业便利入驻的门槛。例如,2019年龙岗推出深圳首批工业保障房项目,围绕龙岗区宝龙新能源产业基地三宗行政划拨用地向社会公开征集企业“定制化”厂房需求的公告,定制的产业领域为AIoT、ICT、绿色能源、电子元器件、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公告发布后,征集意向企业23家,预订率近200%。2023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文件提到,深圳住房建设局正在牵头制定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取消了原来的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等住房类型。据悉,六折人才房政策于2022年11月正式推出。2023年,深圳人才房共推出11个人才房项目,共8510套房源。但市场售价6折的人才房,最终去化率只有43.65%。不少行业人才将其归因于长达10年的“禁售期”。同时,在户型选择方面,深圳人才房也存在诸多限制。此外,市场行情也影响着不少购房者的心理。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保障房建设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广东多地老旧工业园区普遍存在土地利用率低、投入产出低的“两低”情况,工业用地问题是广东制造业朝向高质量发展绕不过门槛。为解决实际问题,广东工业用地供应模式正以降低成本为导向,从过去的“单一传统”转向“灵活多样”,在土地出让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实行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灵活出让方式,满足不同产业的需求。2022年广东也明确了工业用地标准地的概念界定、实施计划、供地流程等,列出了各城市各产业相应的标准地指标,包含固定投资、容积率、税收、研发投入等要求,并再次明确了将按《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为依据,推进各城市重点产业布局。其中产业保障房政策的提出重点为产业用地集约发展明确了方向。实际上,产业保障房是广东建立多元化的工业用地模式中一块重要拼图。这意味着,广东正尝试提高土地产出效率,通过产业保障房政策吸引大量中小企业,进一步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向产生高效益的企业和区域。多地关于产业保障房政策相继提出,广州、中山明确划拨工业用地建设只租不售的标准厂房;珠海两年内统筹建设2000万㎡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同时控制租金东部片区≤20元/月/㎡,西部片区≤15元/月/㎡;深圳将连续五年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万㎡“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厂房空间,同时租赁价格年涨幅≤5%,并控制租金≤35元/月/㎡。直观上,产业保障房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存在的企业发展不稳定、资金不足、发展空间需求有限等实际问题。更进一步而言,政府规划产业保障房,在此过程中引导特定的新兴产业聚集发展,也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与保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障性住房为装配式建筑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保障性住房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20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将整体延续2021年的发展力度。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住房市场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推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解决了民众住房不足的问题,从早期的住房短缺到人均拥有1.5套住房,这都是住房市场化带来的结果。但与此同时,住房高度市场化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房价过高极大地增加了民众负担,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阻碍了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