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书课题名称儿童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申请人白静申请日期2018.2立项日期2018.2一、研究人员课题主持人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科工作单位职务白静女32中小学一科学武进区芙级蓉小学课题组其他主要成员姓名职称职务学科在课题研究中的分工注:课题主持人至多2人,其他主要成员至多10人。二、课题设计(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儿童视角或者说儿童立场,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核心问题。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只有满足儿童的发展和需要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我国现在教育的现状更多地关注的是家长和老师这些成人眼中的教育,不能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而是一味地追名逐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一群孩子而没有注意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放下架子,以儿童的视角来重新反思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更加顺应儿童的发展。为什么小学科学教育要重视儿童视角?小学科学教育要让儿童在科学素养方面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儿童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理解周围的自然世界,学习的主体是儿童,课堂教学是儿童建构概念,认知发生转变的主阵地。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重视儿童的已有认知、儿童的所思所想、儿童的学习过程。一句话,那就是我们在作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两个重要的问题:儿童怎么想?儿童怎么学?想清这两个问题后,就可以思考我们可以提供哪些支持,以帮助儿童获得认知上的最大发展。目前,关于儿童视角的研究很多,但是儿童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却很少,而且大多数文献都是一些理论研究,这些论文只能从思想上引领一线教师,却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服务于教师,于是我就想对科学课堂进行深入研究来设计出能够满足儿童需求的科学课,让他们带着需求来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自导自演的一场秀。创新之处在于从儿童视角深度研究科学课的实施策略,设计出适合儿童的教学设计和科学活动。(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儿童视角或者儿童立场:关注儿童的视角,研究儿童的心理,遵循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如果能够站在儿童的认知水平上去进行,教师的教学意图就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孩子们学习就会感到很快乐。成尚荣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中指出教育应是有立场的——尽管你可能不自觉也可能你未思考。立场,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抱的态度和所处的地位,即你是为谁的。不同的立场,表明了不同的态度,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处理事物的方式和结局。教育的立场应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题,直抵教育的主旨。成尚荣在《认识和发现儿童——教育的大智慧》指出基础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否则就会像卢森堡所批评的那样:“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地撞倒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一个连孩子都要伤害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革命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赶往伟大的教育事业的路上,也常常撞倒孩子,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也不管你承认还是否认。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儿童在哪里,儿童是谁。教育的大智慧正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的愚蠢与错误也正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和误读。“恰恰是在这一根本性问题上,陶行知先生为我们作了最智慧的指点,用最简单又最准确的话为我们解开了“儿童之谜”,并点击了教育的真谛,指明了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之路。陶行知是大智者。陶行知的儿童观至今都是科学的、先进的,一如既往地提升我们的教育理念。按着陶行知的儿童观去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寻找到教育的大智慧,我们也可以成为教育的大智者。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和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陈学辉在《找回属于儿童的科学课——小学科学课热点问题的思考》中提到有必要梳理小学科学课的热点问题,探讨其今后一段时间内应有的变化趋向。他分别从形式之美源于内容之实,让深度有价值,谢绝启蒙阶段的科学解构,离开生活的“科学”没有生命力,可遗失的兴趣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三)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俯下身来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科学课,让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改善现在教育的现状。在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寻求通往儿童立场的科学课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学生想学、乐学的教学方式,即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四)研究内容寻找大概念,确定最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我们的教材若从试用版开始算的话已用了10多年了,哪怕从07年改版后算的话,教材也算是陈旧的了,近年来科学教学理念发展是迅速的,相对而言教材的确是赶不上思想的发展了。因此我们看到更多有想法、有改革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教师开始对教材作大幅度的改编,甚至开始自己编写教材。我们看到一些堪称典范的案例,如李霞老师的《生物的性状》,我们也看到一些大胆的改革脚步,提供给我们新的课堂教学思路,也引发我们新的思考。关注差异性,预设最适合当下学习者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件事,有时教师用书上设定的目标与儿童现有的认知水平不匹配,或者说“儿童的认知水平”达不到“科学概念的认知要求”,就好像你要一个婴儿爬上一根竹竿,他根本办不到,但要一个小学生去做,那他可以做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顺应儿童,制定适合他们的目标。比如三上《水和温度》单元,重要的科学概念是水的三态变化。形态怎么变?变化的条件?要三年级学生去理解现象,建构概念,不同地区的学生肯定是不同的。儿童带着怎样的知识和技能进入课堂?关于前概念说了很多年了,大家也知道儿童进入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有每个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里有个性差异,也有这个年龄段儿童认知上的共性,而教学首先应当关注这个共同的前概念,再有针对性设计“脚手架”,通过活动帮助儿童走向科学概念。前概念不只是我们常说的“白汽是不是水蒸气”“植物不是生物,因为它不会动”等等。前概念是我们在每个学习内容里都要思考的问题。科学探究过程需要儿童的思维参与,不同年龄儿童的思维技能不同,如分类、预测、推理、设计、控制变量、假设、解释、交流……儿童课堂探究之前,他的这些思维技能处于怎样的水平?本课活动中需要怎样的思维技能?尤其像“控制变量”这样高水平的思维技能,三、四、五、六不同年级的孩子分别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我们的教学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求有点混乱,几乎是同等要求,这是我们需要避免和分层设计的。上面我们谈到,儿童视角下的科学课堂教学在设计时要从儿童发展角度确定合理的目标(去哪儿),并了解儿童认知的起点(在哪儿),知道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思考基于儿童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们用什么样的活动(如何去)帮助儿童到达我们预设的目标。用示意图表示如下:1、活动的选择与设计(1)取舍活动内容。(2)设计新的活动。(3)改进实验方法2.器材的选择。(1)材料的选择与设计(2)器材的改进。(3)器材的结构。3.记录单的选择与设计(1)记录单的价值指向。(2)记录的方法指导。(3)记录的时间成本及方式。(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学习与课题有关的先进理论、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筛选、整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2、调查研究法: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学生进行调查,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3、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设计和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通过一系列课内外的语文古诗词活动,寻求语文教学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的桥梁,研究出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方法。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六)研究计划一、准备阶段(2018.3——2018.4)1、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2、分类搜集、整理、筛选有关儿童视角的科学课堂的资源。二、开题、前期实验阶段(2018.4——2018.06)1、确定实验对象,并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摸清教学需求。2、通过教学实践,反馈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积累经验与方法。2018.09——2019.01)1、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完善的适应学生需要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略和途径。2、调查、反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比,不断改进教学,调整研究计划。2019.2——2019.41、对整个实验结果加以整理、总结、论证,形成结论。2所在单位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注:2-5页格式可以根据填写内容有所调整。第6页不能变动,单面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