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原创】小学科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一)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1、研究的理论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新课程标准强调“联系现实生活,加强小学科学实践”,说明了素质教育观念和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在变化,要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本、课堂教学,要切实注重小学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即实施“生活科学”教育,作为小学科学应体现这种特色。实施“生活小学科学”教育是教育的改革创新,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正是由于小学科学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只要教师善于把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就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小学科学学知识的。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确定了《小学科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把科学教学生活化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以求能克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2、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生活化”: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2)、“生活化探究教学”:是指在科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科学,把生活问题科学化,科学问题生活化。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科学的事物中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科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科学的魅力。3、应用价值问题分析(1)、使小学科学教学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材的不断调整变化,紧跟时代步伐而不被淘汰。(2)、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的课历来都深受学生的欢迎。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好小学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他们探究小学科学世界的兴趣和激情,此时如果能正确有序地引导他们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则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进而促进学生学好各学科的信心的增长。(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联系生活的成果报告,包括能切入到生活中所有典型个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使后来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4、理论基础·生活教育理论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在杜威那儿,教育就是儿童生活本身,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儿童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论假设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生活教育理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如果我们能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常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科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科学的意识,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科学家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科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原创】小学科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二)5、市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确立课题后,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美国曾提出了“用科学于现实世界”的口号,强调按照“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核心进行教学,力求“学不在多,学而有用”。瑞典教育部文件中,要求科学教师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出问题,同时注意生活或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成功案例和相关论文。教育报《给教师的建议——教学生活化》《小学青年教师》《强化科学教学的“生活化”》,小学科学论坛,在课堂中快乐感受生活,特别是教育与实践论坛网上的《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对我们启发很大,坚定了我们进行此课题的研究的决心。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本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有效性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以建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抓手,开展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优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并形成策略体系。6、预期创新点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讨论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探究经历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科学的严谨性以及科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科学地提出问题,用科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生活教育和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建构一种具有主体性、生活性、情意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爱生活的热情,还使学生懂得了科学的价值,针对现实问题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二、研究重难点、内容、目标、研究方法:1、研究的重点:(1)、探索出一条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密切联系社生活的有效途径。(2)、寻找一些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成功方法。2、研究的难点(1)、通过这项研究,着眼于教材重组,来证明生活化探究教育的重要性。(2)、通过这项研究,使学生养成把学科学与生活中的用科学紧密相联系的习惯。3、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A、积极探索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初步构建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策略,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B、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素质,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4、课题研究内容(1)、生活离不开科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情感。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科学问题。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探究科学规律。从生活实例中感受科学思想和方法。(2)、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1)创设教学情境,把科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离不开生活”。(2)学生自主的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教学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主动参与。(3)探索一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提供教学材料-----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新知-----拓展新知。(3)、科学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案例分析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1)、行动研究法: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观察询问学生对活动的感受,总结活动教学的意义,为教师行为的创新提供支持。(2)、案例分析法:通过不同教师设计的生活化探究性教学案例研究,找出不足,发扬优点,为课题研究提供例证。(3)、理论研究法:参与研究的教师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等的书籍,为课题研究指导方向。(4)、实践调查法:参与课题的老师搜集、整理教学现有相关理论资料,为该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5)、经验总结法:参与研究的老师对自己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得出可以运用、借鉴和指导的规律性结论,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及时交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心得体会,并且实验组还根据研究计划及时做阶段性总结,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一)课题研究条件1、客观条件:①校领导对学科研究十分重视,能为课题研究提供物质、师资和政策上的保证。②我校教育科研气氛浓厚,有一支科研能力非常强的教师队伍。我校还能得到区教研室、市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领导、专家的指导和帮助。2、主观条件:①研究队伍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队伍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②研究队伍持久而稳定的研究兴趣。③多年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感性经验。④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现代技术教育技能和教育研究理论知识⑤学校已完成了《保定市规范化学校》的验收,学校的硬件设施过硬,软件教学管理过硬,教师实验研究的整体水平高,有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本课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五、课题研究的步骤:1、形成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确立课题,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学习相关理论和实施方案,培训实验教师。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5月)(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2011年4月-2011年12月)A、召开开题论证会,修改完善课题方案。B、学习生活化探究相关教学理论,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C、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D、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在实验班级开展研究工作。E、适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2012年1月-2012年7月)A、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B、认真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体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C、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2012年9月-2013年5月)A、研究活动展示:课堂教学展示。B、结合课题,精心设计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C、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D、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聘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做好延续、深入、提高工作。3、研究的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5月)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对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