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有效订正的策略研究》课题论证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课题的现实背景现状分析: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业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改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平台。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胡乱订正,甚至不订正一直是困扰我们数学老师头疼的一件事。在平时工作中很多一线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针对一次作业批改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会进行讲评,讲评后对于学生的错题订正要进行二次批改,对于个别同学甚至要进行三次、四次批改。几次订正,学生的负担很重,几次批改,老师的负担也很重,可是收效却不尽如人意,一到考试,这些学生仍在犯同样的错误.原因分析: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原因。A.追寻学生的原因:审视学生订正作业的情况,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1)不及时订正型:许多同学往往一拿到作业本,往桌子上一放或往书包里一塞了事,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更别提订正错误的题目了。(2)直接订正型:学生在订正时,不是先从自己原先做的过程中找错在哪里?为什么做错?而是直接把原题当作“新题”再重新做一遍。(3)反复订正型:有些学生在订正中只求快,不求对,拿到本子就匆匆订正,匆匆上交,往往一遍两遍订正不对,至少要到第三、第四遍才订正对。(4)投机取巧型:部分学生在订正判断题及选择题时,只是根据老师的批改结果进行推断来订正。如原来是“错”的,现在就订正为“对”;原来是“对”的,现在就订正为“错”;原来选择“B”是错的,现在就从其他没选的选项中再选一个。(5)动机不良型:部分学生为尽快完成订正的学习任务,就通过问同学答案或抄袭别人的作业等等方式进行订正。仔细分析这些无效、低效订正作业现象存在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对作业订正的作用认识不足。二是学生在作业订正中的反思欠缺。许多学生在订正中只重视订正的结果,而轻视订正的过程,能够对订正的作业主动进行反思、分析的学生很少。三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四是学生对于订正的态度也与老师对订正的关注程度相关。如果老师对作业订正查得紧、查得严,学生就订正得快,订正得认真。反之,老师对作业订正关注得少一些,部分学生也就订正得不认真或拖着不订正。B.分析教师的原因:教师纠正学生作业的方式单一。传统方式是:通过批改了解学生作业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做简要总结和讲评,当作业出现新颖解法或典型错误时,并做些重点分析,否则可以一掠而过。当学生家庭作业中出现共性的错误时,一般把正确的思路和过程再详细的讲一遍。但是效果并没有自己预想的好——做正确的学生不注意听讲,做错的学生急于把正确的答案抄下来而囫囵吞枣。隔一天下来再让学生做原题时仍然做错。当学生家庭作业中出现个性错误时,一般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订正,老师把主要精力去辅导个别后进生。C.巩固知识的“遗忘律”影响。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学习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迁移五个阶段,错题订正属于知识巩固阶段。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到一定时候不再遗忘。综上所述,很多学生在订正作业上想浑水摸鱼,蒙混过关,低效及无效的作业订正现象长期存在,会导致学生丧失对题目举一反三的能力,让作业订正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纠正学生理解错误、帮助学生重新认识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作业订正的效果,这对教师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在改进自身教学的同时,要找出问题的所在,以便改善学生作业订正的方式。因而我们要选用所占时间最少、效果最好的订正方式,才能体现出作业订正的有效性。因此学生数学作业有效订正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2.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教师方面:对于学生的错题,理想的模式是我们采取一对一面改的方式,效果虽好但费时费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将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救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其他的科研工作。学生方面:有效的作业订正可以避免机械重复的训练,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通过研究,希望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最小的劳动付出换取最大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思考,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本课题研究,即数学作业有效订正的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的是要通过改变学习方法,抓实作业订正环节,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促使作业订正真正成为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订正,在关注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在作业订正中所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使学生把人类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己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反思。作业订正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能力及作业订正的有效性放在重要地位。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到:近几年,在郑毓信、叶澜、罗增儒等教授的倡导下,错误资源化的实践研究方兴未艾。如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爱好、注重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著名数学特级教师邱学华曾经根据他在教学中碰到的错例,编著过《小学常见错例分析》,国内相关研究课题还有《小学数学五年级学生典型错例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错例成因分析与解决策略研究》等等。北京特级教师华应龙也作了较多的研究,在理念和具体的教学案例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纵观国内外专家的观点,他们的研究都注重理论层面的研究,即只是指导学生达到能通过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进行一定的反思,争取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的研究不适用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我校师生实际,缺乏系统的、可操作性的策略。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1.课题的界定(1)《现代汉语词典》对“订正”的解释是“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作业订正的界定是“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被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2)作业订正是学生在老师作业批改后,对自己所做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改正,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影响学生课余生活的时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因此订正作业要有效、高效。何为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学习效率高的人是不会让每一分钟闲过,不会总犹豫这道题该不该做?这个知识讲过没有?只有效率高,才能在有限的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要想效率高必须做到:一是要精神高度集中,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把精力集中在本子上、笔上,全身心投入进去。二是要有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才能利用时间,提高效率。2.课题的假设(1)对学生的作业订正情况进行统计。(2)对学生不订正作业的原因进行调查。(3)对作业布置的量进行调整。(4)对作业的批改量进行调整。(5)做好作业批改记载表,将典型错误进行记录,制定各类作业有效的订正方案。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课题研究的目标:学生方面:(1)学生的作业准确率得到提高。(2)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能力得到提高。(3)学生的自觉纠错能力增强。(4)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把学生从重复机械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方面:通过记录、反思、归纳、整理错题,把错题“变废为宝”,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督促学生防范于未然。2.课题研究的内容:(1)建立错题集,研究学生作业产生错误的原因、确定错误的类型。(2)对错误资源的利用及对策研究。(3)研究教师批改和反馈评价策略对订正效果的影响。(4)研究学生订正时的反思策略对订正效果的影响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分析法:课题组成员搜集、查阅相关的课堂教改及有效订正作业的文献资料,归纳各种提高订正作业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借鉴成功经验。通过对资料信息的分析研究,主要是对当前作业批改、评价的研究水平、科研成果做出较为全面的收集整理和综述解读,为项目研究提供丰厚的资源支持。2.行动研究法:通过师生的教学行为,借助课内外有关教师批改作业过程中普遍的或典型的行为的深刻描述,以“教学叙事”或“教学事件”的多样方法呈现批改中一些典型的现场生态,从中反思问题实质,感悟实践方略。3.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要对错误资源的生成、解决、总结三步做好总结,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札记、教学论文、建立《数学典型错例分析》。4.个案研究法:重视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5.观察行为法:观察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知识类型和某一个知识点错误的概率,并且记录下来。6.调查研究法:在研究初期,通过对学生平时数学作业状况、习惯的观察、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数学作业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数学良好作业习惯的归因分析。六、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预计分三个阶段实施完成。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4月)1.确定实验课题,拟定实验方案,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2.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提升教师创新素养的理论文章,明确研究该课题的目的,了解所选课题的意义和价值。3.召开课题开题大会,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4.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研究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5.收集错题订正后,再做正确率等数据,分析原因,制订细化研究方案,明确教改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0月)1.通过网络、杂志等资料,以学科组活动的形式,学习新课程下相关理论知识及学习有关提高学生订正作业有效性的文章。(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2.研究教师批改和反馈策略对订正效果的影响,优化教师对作业反馈评价策略。3.研究学生订正时的反思策略对订正效果的影响,提高学生提高数学错题订正有效性。4.通过调查、比较等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改进。5.撰写有关“数学作业有效订正的策略研究”的论文、案例、反思,做好有关课题资料的整理、上交。策略研究思路:(1)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是指学习者通过一定的线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只有当学习者从他们的学习结果中得到反馈时,评价才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作业刚做完,学生的思维热度尚存,对练习题的内容相当熟悉,对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印象很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应及时批改,增加面批机会,然后及时向学生进行反馈。学生作业中的共同问题集中评讲,个别问题可以师生一一交流,并让学生立即分析、发现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2)书写简语,引导激励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单元测试卷)时,评价符号要打在合适的位置,尤其是错号要打在试题的错误之处,以“击中要害”,这将有利于学生在订正时迅速找到错处,及时订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业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写出简短评语,用引导性、提示性词句(符号)帮助学生分析错因、订正错题;用亲和性、激励性短语(符号)激发学生订正作业的积极性。这样,当学生拿到作业本(单元测试卷)时,就相当于教师与每位学生进行了一次书面交流,从而因材施教的原则也能在此得到体现。(3)记录错题,适度延伸教师设立“作业错题记载本”,把典型错题和学困生错题(包括解答过程)记录下来,分类分析错误原因。在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时,改换题目的情景和数字再练,准确把握学生的复习起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10月~11月)1.整理课题相关材料。2.收集实施后的订正效果数据,总结方法,撰写研究报告。七、研究的预期成果1.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优化教师作业反馈评价策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