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说课稿《生活中的负数》说课稿一、说新的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生活中的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通过对课本的反复阅读,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编排,整合学习内容。教材的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才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而我的设想是将这两部分有机融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与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二、说教学目标通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悟。三、说教学要点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一)、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教学难点:感悟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三)、教学关键: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四、说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一)创设多功能的问题情境。在平时的学习中,提到创设情境,很多教师往往就理解成用多媒体。事实上,情境不仅仅是多媒体,在本课中,我一开始的那个问题情境就不用多媒体。出示几组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另一处是出示温度计,本来想让学生亲自去操作,让学生上黑板拨5℃和-5℃,都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可由于没有上课用的温度计,只好从幻灯片中让学生去观察,这样的情景也能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蕴含其中,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暴露学生的个性思维,高效多能。(二)、介绍负数的历史(1)课件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2)生谈感受,思想教育。(三)、亲历生活,交流发现借助城市气温情境,我就以每天晚上7时30分中央新闻联播播放城市的天气预报中引出负数在生活中运用。三个城市气温(出示幻灯)图:“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问:有负数吗?读出来。北京-5℃和5℃一样吗?引出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从而得出“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建立负数的意义,感悟负数与0的关系。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活的亲身感受,学生自然地走进了负数。在对直观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对“负数”的感性认识。实践表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舞台”,学生就能为教师呈现出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四)、悉心观察,自主求知认读温度计和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此,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两道题进行教学。1、认一认、读一读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优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温度计上酒精柱的变化过程,也很自然地说出了看的方法。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柱所处的高低位置,引发了学生对温度进行比较的思考,从而得知要想找出零下温度应先找到什么?(“0”因为零是分界点)也为接下来的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2、说一说:-10℃和-15℃哪个温度低。这道题的解决过程,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也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出: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温度反而越低。渗透绝对值、读出负数大小比较等有理数知识。五、阅读理解,明晰概念。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同样需要扎实的学习,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课程开展的“根基”。这是我设计这一部分的初衷。“0℃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实现对0的内涵的重点扩展,认识正、负数与0的关系,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明晰了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读法、写法等概念。有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我终于可以带着孩子们回归生活,用更加理性的思考去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六、回归生活,拓展应用。1、通过分析“电梯中的正、负数”、“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方向中的正负数”等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感悟正、负数的价值。2、生活中你还见过负数吗?“生活中除了气温,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数和负数呢?”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七、拓展升华师:这节课上到这个地方,大家有点累了,做个游戏吧!游戏当中,老师需要九个演员。其他同学做评委。(选九个学生到讲台前)请先介绍下自己是哪个数字?然后正数站在老师右手这一边,负数站在老师左手这一边,拿不准的站中间!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最后由小到大排列。这样既能达到巩固效果,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9、10页内容《分数的意义》。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为之后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学生更喜欢学习较为直观,形象的知识,所以在对学生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场景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三、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四、教学过程: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创设情境—引入分数,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分层练习—巩固新知,总结升华”四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小组动手创造分数;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操作成果;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四步。具体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拍掌游戏导出分数的产生。8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第三个问题学生没有拍掌,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不拍掌?”得出“不是一个整数”。由此引出:“生活中不光是分东西时得不到一个整数,在测量或计算时往往也不能正好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这时就用分数来表示。”(板书:分数的意义)【通过游戏创设场景,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使学生明白分数源于生活,也调动起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热情。】(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在本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具体表现在:1、小组动手创造分数学生分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4颗花生、10个小方块。要求小组长分工,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而后再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2、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操作成果,教师也就结合学生的发言同时板书。【由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自主探索找分数——合作交流说分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为学习分数的意义做好了孕伏。】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数,小组展开讨论,比较“分数”,然后汇报交流,共同分享,得到所有分数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接着课件出示练习题,说出各题中的单位“1”,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突出了分数意义的关键“平均分”。【这一环节通过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讨论,突出了分数意义的关键“平均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单位“1”的内涵。这个环节是具有开放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较好地突破了难点。】4、归纳分数的意义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课件上的例子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分数(至少请3-4位同学叙述);其次引导学生理解“若干”一词的含义;再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然后出示课件上的分数,请学生说说它的意义。从而抽象出分母、分子的含义。【分数意义的归纳注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做到了新课标要求的淡化概念,注重实质。】(三)分层练习,深化提高练习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为此,我设计了:1、自我检测。(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红色部分,练习十一中的2题)2、快速抢答。(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吗?)3、填一填。【以上练习的安排,从内容上紧紧围绕重点并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原则,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点击生活。(说说下列每句话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为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了丰富的生活中,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生活性,而且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地渗透思想教育,我设计了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的练习】:点击生活一、填空1、你是全班人数的()。2、你们小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你们小组的女生人数是你们小组总人数的()。二、下列每句话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1)小明吃了一块饼的3/4。。(2)这一块菜地的1/6种了西红柿。5、游戏:猜一猜【临近下课,学生易于疲劳,注意力也易分散,于是我安排了猜一猜游戏,通过猜一猜这项活动,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正如波利亚所指出的: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四)总结升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小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能说说吗?【课堂总结对学生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