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内容简介(2011年版)一、新“课标”保留原“课标”基本结构(一)课程性质(二)过程与方法(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二)课程基本理念(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课标”分四个部份,各个部分的编目大体保持不变第一部分前言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内容标准)包括五个一级主题。(二)评价建议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2.“课标”的核心: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没有更改,仅二级主题有个别增添(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一)科学探究(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一级主题二级主题(2)水与常见的溶液(二)身边的化学物质(1)我们周围的空气(3)金属与金属矿物(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2)微粒构成物质(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3)认识化学元素(4)物质组成的表示一级主题二级主题(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四)物质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3)质量守恒定律(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五)化学与社会发展(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3)化学物质与健康(4)保护我们的环境二.新“课标”重要的更新内容1.新“课标”给化学下了明确的定义;对课程性质作了更为准确的界定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性质强调了“基础性”,删去了“启蒙性”2.新“课标”在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中增加了二级主题“(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提出至少完成8组学生实验活动阐明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水平,探究要可多可少,老师指导程度可强可弱,活动场所可在课堂内、外,探究问题可来自课本内、外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学生至少必须完成的八组实验3.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二至五各一级主题中的变更。例如: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3.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①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②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③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④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氮气的用途•灯管中的稀有气体•温室效应(1)我们周围的空气“标准”方面:与原“课标”没有明显变化,但条目的提法和顺序有些调整,使其更准确、合理“活动与探究建议”方面:有少量增删,多为文字修改,使其更确切“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方面:新“课标”增加了27顶,各版教材中广泛采用的素材,也删去几项要求过高的素材4.新“课标”与原“课标”相比,变化最大的是“第四部分:实施建议”重新编写仍保留原有纲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议篇幅由原来14增至30页,总结各地课改经验插入“典型实例”15则,进行具体案例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