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5上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负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关于教材1、教材分析:《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而产生了负数。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把运动引入数学中来,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感悟到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或者两种相反变化的原始状态,为以后函数的学习作铺垫。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正、负数的写法和读法,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四、关于教学和学法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导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原则,从学生社会经验出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演示等有效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在新知探究学习中,采用“引——扶——放”的教学方法体现上述原则。五、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教学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我首先以一个游戏开始,这个游戏的名字就是《说反话》顾名思义,就是我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使得师生关系都得到放松,并把学生带入到“相反”意义中,为下面学习做了铺垫。第二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学习新知。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哈尔滨零下6摄氏度。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吗?(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气温”为情境,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零下温度用负数,突出教学重点,然后让学生标一标,首先确定0℃,明确0是正、负数分界点,突破难点。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还可把正号省略不写记为6℃,读作6摄氏度。化静为动,通过标一标,唤起更深层次的思考。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门对负数的探索与研究。)第三教学环节:深化练习,巩固提高我先让学生做一些对应的练习,然后仔细观察例1中的一些数据,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把这些数分成几类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观察板书,小组合作,分类比较,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可能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在次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补充,完善学生的理解。这部分教学通过让学生分类,体会正数与负数在形式上的不同,初步感知正数与负数是相反的两个概念,同时通过比较发现正数、负数与0三则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板书;负数<0<正数教学设计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即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练习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练习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六、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数学,学生感受了数学经历数学、体验了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目标落实到位。七、板书设计:负数的初步认识“+”表示正数,通常可以省略不写。例:+6或6“-”表示负数,不能省略。例:-6负数<0<正数......0......【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的概括了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0、正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运用转化思想,在数方格法的基础叟,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沟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2)通过操作,让学生尝试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3)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并会运用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4、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二、教法学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一堂几何初步知识课,为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提供了知识准备。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初步反馈,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正体现了概念教学的顺序:动作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念。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观察、比较,自己去探求,重视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获取知识,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互助合作,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整体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教具逐个出示:1、图(1)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算?现在量得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那么图(2)我们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它的面积吗?用什么办法求它的面积?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后反馈。(教具演示把多的一块剪下来,拼过去正好是一个长方形,再用长乘以宽就是它的面积)3、刚才我们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2)转化成和原来图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再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它的面积。现在谁能计算图(3)的面积?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教具演示:把图(3)右边的三角形割下来补到左边,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二)导入新课图(2)、图(3)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就能算出它们的面积。(教具出示下图)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出示课题。(三)引导探究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巡视,学生计算1号学具纸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能说一说,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到底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呢?充分运用你手头的学具和有关工具(尺、剪刀等)来尝试操作,然后列式计算(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反馈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具演示“转化过程”。演示前先比较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再将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图形剪开,将左边的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到右边去,正好是个长方形,量出它的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7×4=28平方厘米。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比较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2、操作实践,验证想法。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任意取一个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证明你的想法。(结论:由此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要计算它的面积,我们都可以用割补的访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3、观察分析,归纳公式。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为什么?(学生讨论)结合回答,教具演示:因为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形变面积不变,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么平等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怎样的?(四)小结1、面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新问题,我们利用已有的“求长方形的面积知识”,通过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现在,你们说说,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键是找哪两个条件?(五)练习1、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后讲评)2、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底18米,高10米。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4、口答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厘米)50121009高(厘米)408364面积(平方厘米)(六)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2、同学们的表现好在哪里?*3机动练习:计算下面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列式为()。(单位:厘米)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各位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的性质和意义》,本课时是苏教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打下一个比较好的铺垫。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测“铅笔和橡皮,哪一个贵?”,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上课时的内容,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二、猜想验证,探究性质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在猜测0.9=0.9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你的猜想正确吗?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工具,通过量一量,涂一涂,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这样设计把问题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参与活动,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