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单元第一信息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信息窗呈现了在公园门口卖气球等情境,通过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十几减九的学习中,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的教学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悟。根据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学会用加法减法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难点是: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二、学情分析本班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有个别学习比较自觉,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能认真完成。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小嘴巴叽叽喳喳,特别喧闹不安静,叫喊、打报告,有的甚至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年级的孩子经过了半年多的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为本学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教学模式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学情的调查和分析,我设计以下教学思路:首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法,创设逛公园的情境图,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材强调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授课的教学中,我将用新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合作交流的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学习方法上,我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想办法解决,使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动脑思考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意识。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所以如何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就成为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理念。四、教学设计接下来,我将重点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大约5分钟)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课的开始,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因此,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热情,学生通过信息可能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十几减九的学习中。(板书课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新知识的起点,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第二环节,分析素材,探索新知(大约15分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首先针对有几个男生?这一问题让学生组织一次演练,从演练中解决这个问题。第三环节,练习巩固,应用新知(大约15分钟)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因此,我将本节课的练习分三个层次:一是巩固新知的基本练自主练习1、2、3、4这些题用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串线成网的综合练5、6、7、8题将数学问题综合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拓展延伸的发展练10、11、12这一题在前面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拓展、迁移。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第四环节,反馈总结,强化新知(大约5分钟)根据板书的安排,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即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五、板书设计本节课我采用简洁明了的板书,只板书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板书课题:十几减九在探索新知,合作交流环节,我板书你提出什么问题?在探究问题以后,板书15-9=9+6=1515-5=1015-9=610-4=6以上是我板书的所有内容,本节课板书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而设计的,充分展示了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掌握了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其能力。六、课堂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课堂评价中要把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过程评价和结果相结合、认知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相结合、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意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注意评价结果的激励性。1、语言评价。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2、课堂观察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堂状态,我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来记录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包括投入状态的专注、思考、讨论和非投入状态的走神和小动作。根据每个环节学生的比例统计,就会了解学生在哪一个环节比较投入,哪一个环节没有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策略。3、课堂检测评价。设计了基础练习和延伸拓展两个层次的练习,全面合理的评价学生对于新知的把握。七、资源开发。课标中指出,要大力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发。1.挖掘教材资源本课教材为课堂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情境图,便于孩子们发现信息,展开讨论。2.运用生活资源运用生活资源巩固拓展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利用多媒体资源我觉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而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的资源。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整节课堂。4、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总之,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敢于冲出传统教育的束缚,让一个个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自由放飞,自由的发展,在教学中,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课程资源,课堂生成一定大于课前预设,我将及时调整我的预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