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教案《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说课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45—47页2、课标分析: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居于以上几点,在本课设计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畅游花果山情境,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体验成功喜悦。3、教材分析:本版块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掌握计算顺序。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4、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二、说教学目标分析: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计算。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说教学要点分析:1、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2、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找教案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一、师生同唱上课歌。一群小青蛙,(呱!)来呀来学习,(呱!)多动脑,(呱呱呱!)勤举手,(呱呱呱!)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三、教师引导、探究新知1、(出示花果山风景图)师:这就是美丽的花果山,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2、师:看到这么美的花果山,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3、学习连加板书:连加4.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找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四、概括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板书:10以内),谁来说一说连加怎样算,连减怎样算?五、巩固练习六、师生同唱下课歌。一群小青蛙,(呱!)表现特别棒,(呱!)下课了,(呱呱呱!)玩一玩,(呱呱呱!)板书设计: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4+3+2=95―2-1=25+3+2=107―2-3=2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