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教学开始,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同时播放事先录好的同学们活动视频,让同学们感受难忘的童年生活中,然后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最后提出疑问:今天我们来学习《童年的发现》……这样的趣味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收获(思得)主抓三句话,引导“发现”过程。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教学时,我主抓三句话,引导学生以“发现”为线索,引导学生把着眼点放在发现的过程上,一句是“我在9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理解作者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二句是“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坏好意。”三句是“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我主抓这三个句子,一是句子的意思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二是贯穿了全文的意思,体现了“发现”的起因,经过,特别是第三句,既说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也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的发展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句子的理解和方法上的融合贯通,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3.不足之处(思失)反观整堂课教学,仍有一些遗憾:这篇课文有些科学术语学生不是很明白,需要学生通过导学案,加强预习,但是,在课前布置预习时,我对学生提的要求有些笼统,上课的时候通过课上的补充又有些生硬,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也是今后需要我改进的地方,针对不同的课文,在提问题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改进措施(思改)以后教学时,需要加强朗读训练,关注学生朗读水平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梦中飞行”一段,可以作为朗读训练点,指导学生朗读,注意重点的词语要突出,注意学生的表情要入迷、到位。教师的指导,毕竟面不是很广,可以利用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朗读水平大面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