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文本+附图(38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即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省、市、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文件,也对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指导意见。为落实区委乡村振兴战略有关部署要求,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特编制《即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本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研究即墨区农业产业基础现状,立足现有农业资源要素,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助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基础现状(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即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4亿元,林业产值0.6亿元,牧业产值23.3亿元,渔业产值57.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1亿元。即墨区农林牧渔产值构-3-成比稳定,基本维持在39:0.4:20:34,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为3.4:1。即墨区经济作物35.81万亩,粮食作物120.9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4万亩,重点公益林面积10.36万亩,一般公益林面积7.5万亩,重点商品林面积0.001万亩,一般商品林面积1.67万亩。即墨区2018年末实现畜牧业生猪存栏24万头、生猪出栏40万头;奶牛存栏1.2万头,完成肉蛋奶总产量15.3万吨,有效保障肉类市场供应。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主要分布在移风店镇、段泊岚镇、蓝村街道、大信街道等,其中2018年青岛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有8个。即墨区海洋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海洋渔业收入37.1亿元,国信海洋牧场、文山海洋牧场获得省级认定,形成“悦海湾海参”“周戈庄海参”等知名渔业品牌。海水养殖主要分布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田横镇、鳌山卫街道、温泉街道、金口镇等沿海镇街。(二)农产品品牌逐步做强,产业新业态涌现。近年来,即墨区农产品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绿色食品认证单位达到13家,产品商标达到1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达到91家,产地面积共计2.86万亩;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企业达到61家。即墨区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占同类产品比例为57.98%,三品一标有效期内共119个,有效期内地理标志农产品有“即墨地瓜”“白庙芋头”“金口芹菜”“湍湾紫蒜”四个。“农业高新区大沽河国家农业园区星创天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全区规模化休闲乡村旅游单位达到112个,各类休闲农业规模经-4-营企业园区20余个,休闲采摘园150余个。即墨区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30家。现有280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省级1个,区级8个。2017年,即墨区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目前,全区拥有共占地42余万亩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12个;创建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113个,其中,特色农产品品牌20个;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三)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制定出台《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印发《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通知》,为加强土地流转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大力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土地运营模式,在灵山、移风店、大信、龙泉4个镇街试点整镇土地流转。目前全区93.77万亩家庭承包耕地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7.83万亩,比重达到61.67%。即墨区100亩以上规模化种粮大户163家,面积约3万亩,主要分布在段泊岚镇、金口镇、灵山街道,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100亩以上规模化蔬菜瓜果种植大户68家,面积约3万亩,主要集中在移风店镇、金口镇、灵山街道。(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初显成效。培育粮食、蔬菜、果园、茶叶、食用菌等一批特色产业,建设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大型现代农业园区15个。发展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引导企业应用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性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构建即墨东方鼎信国家农产品交易中心、移风店镇蔬菜批发市场等特色产地批发市场。2018年底,已经建成省级旅游特色村11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1处。2017年即墨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灵山街道西姜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玫瑰小镇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蓝村街道获评“全国乡村振兴发展先进乡镇”,移风店镇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累计打造大信镇“向阳小镇”、鳌山卫街道“梅香茶韵”、灵山镇“花乡药谷”、龙泉街道“莲花山莲花湾”、蓝村镇“湖畔原乡”、段泊岚镇青岛大沽河生态农旅康养小镇等6个市级田园综合体。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瑞草园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青岛百草香芳香植物产业化联合体等7个单位分别获评省级、市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欧村、阎家岭村,西王村、柳林村等9个村庄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花香药谷”获评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五)农业资源分析。即墨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2℃,年日光照2700小时,农耕期积温(≥℃)4650℃,年总辐射量126.9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687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即墨区拥有2517平方公里海域、183公里海岸线,适宜海参、鲍鱼、扇贝、对虾等海产养殖。即墨区土壤类型多样,土壤肥力适合农业生产,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沙浆黑土、潮土和盐土四种类型,棕壤主要分布东部低山丘陵区,沙姜黑土-6-主要分布西部平原洼地,潮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及入海处,盐土主要分布于沿海低地。其中,农田以棕壤、沙姜黑土和潮土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60%、31%和8.3%。即墨区土壤肥力较高,各种养分含量都比较丰富,团粒结构好,通气性良好,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6m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74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22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71mg/Kg,酸碱度为6.2-7.0,土壤条件适宜作物生长。基于土壤肥力状况,我区东部多种植各种果茶和花卉,中部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西北部属于粮食、蔬菜种植区,西部蓝村街道、移风店镇以种植马铃薯等蔬菜为主。近年来,由于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不当等问题,土壤酸化时有发生,土壤质量有所下降。二、机遇与挑战中央连续多年发布“一号文件”,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投入持续加大,改革不断深化,“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化协同”“创新驱动”理念的提出,对即墨区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农业技术进步都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作为青岛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主阵地,即墨区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有着巨大市场潜力和广阔空间。已初步形成了“西部种子蔬菜、中部花卉中草药、北部粮油畜牧养殖、东部果茶薯芋、沿海水产养殖、南部农产品物流加工”的农业产业格局。但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即墨区农业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有-7-待优化、部分镇街主导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农民分散经营仍占比较大、龙头企业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动能力不足、农业经营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要求。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凝聚乡村精气神,重塑新时代城乡关系。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及农民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作为全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把“三农”工作成效摆在衡量各级党委、部门政绩的突出位置,在干部配置-8-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提升农村资源配置效率。坚持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统筹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陆域空间与海域空间保护开发,通盘考虑海洋渔业、旅游资源与陆地产业、人力资源,扩大农业农村对外开放。三、发展目标通过即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研究即墨区农业规模化种植分区、农业产业类型、农业产业规模等,形成即墨区农业产业19个发展目标,推动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完善,助力即墨区乡村产业振兴。到2022年,即墨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更加完善,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基本形成科学技术先进、物质装备优良、组织方式高效、经营主体集约、农产品市场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即墨区农业产业发展目标量化指标指标名称到2022年达到农业科技贡献率7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9.9%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8.5%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数量1个省级以上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数量5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3.8%-9-乡村旅游消费总额100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6亿元农产品出口额23.5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3550家累计新增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67.8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75万亩适度土地规模化经营比例72.34%过亿元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数量12个青岛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数量9个农民合作社1800个家庭农场2100个第三章功能布局与发展路径一、划定农业空间以即墨区全域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山洪易发性、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易发性、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进行分析。采用多要素权重叠加分析法,得到即墨区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在即墨区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叠加生态红线、现状建成区、1-8级高质量耕地、9-12级中等质量耕地、公益林、山体、水库、大沽河生态控制区等,结合即墨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的相关要求,划定适合农业生产的乡村发展区。即墨区农业空间占比约为55%。农业空间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包括农田及散布其间的农村居民点等。-10-生态敏感性要素评价体系单因子/权重分级标准适宜性等级山洪易发性/0.1中易发区1低易发区2不易发区3地震断裂带/0.1100m3100m5地质灾害易发性/0.1中易发区1低易发区3不易发区4高程(潮水位)/0.12.2m02.2-3.99m13.99-4.22m24.22-5.31m35.31m5坡度/0.15%55%-10%410%-20%220%-25%125%0土地利用类型/0.2河流水库所在区域0基本农田0林地0一般农田2生态敏感单元/0.3重要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0限制开发区3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0二级保护区3-11-农业空间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特别要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促进城乡空间优化和统筹发展。在农业生产中要扎牢农业绿色发展的生态功能保障基线,保持底线思维,充分考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不能造成生态环境的不可逆转,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二、布局功能结构即墨区全域谋划“一城两翼、一脉双轴、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并结合城市发展格局确定农业产业功能结构为“两带五区多集群”。为引导农业产业集中化发展,项目以即墨区现代农业园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现状为基础,结合即墨区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功能区划分,衔接即墨区国土空间规划、即墨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相关要求,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