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临潼区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2021-2035)文本62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安市临潼区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2021—2035)“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临潼区追赶超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临潼产业良性发展,结合《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和《西安市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西安市临潼区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1、“十三五”发展成效1.“十三五”期间,临潼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严峻形势,努力化解各种矛盾风险,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二五”末的193.1亿元跃升至252.53亿元,年均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43%。荣获2018、2019、2020年度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实现“三连优”。2016-2020年,全区实际利用内资累计331.26亿元,年均66.25亿元,超额完成各年度目标任务;实际引进外资累计1.58亿美元,年均3155.86万美元,实现引进外资体量新突破。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临潼区在“十三五”期间主要在以下方面形成了成效:(1)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做文章,三次产业各有亮点。五年来,我们紧扣“一产融、二产强、三产优”产业发展方向,经过全区上下艰苦努力,现代农业稳中有升,工业生产质效并举,文化旅游融合提升,商贸物流竞相发展,各类产业规模化、科技化、融合化趋势不断加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现代农业稳中有升。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辐射”农业产业格局,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以苗木花卉、杂果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园区,被列入创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名单。粮食种植面积100万亩,拥有渭河平原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面积45万亩,粮食年总产量30万吨以上,蔬菜年产量35.13万吨,全市排名第一。新增石榴种植面积3000亩,番茄制种面积3000亩,制种水平国内领先。依托临潼石榴种植系统,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京东、浙江云集等互联网平台大力拓展线上销售,网销比例超过60%。建成秦陵杨家、斜口高沟、代王宋家等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至2020年底,累计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49个,其中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6个,家庭农场84家,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2元。工业生产质效并举。“十三五”末,全区拥有工业企业6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户。202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7.71亿元,同比增速6.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依托陕鼓集团、标准股份、邦淇制油、伊利泰普克和银桥乳业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和食品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项目投资777亿元。文化旅游融合提升。着力构建文旅公共服务体系。文化设施阵地基本健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实现城市“15分钟健身圈”。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9.5%、98.6%。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成功申报2个省级、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市级非遗传承人4人。现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83家,规上文化企业8家。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累计投入8.3亿元,集中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完善旅游公共配套设施。建成旅游集散中心2个,设立旅游咨询点14个,旅游公厕79座、第三卫生间46座;搭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了“一部手机畅游临潼”。创新“临潼经验模式”,《长恨歌》《秦俑情》《12·12》和《复活的军团》引领西安旅游演艺市场。“王的士兵”等一批产品热销,文创开发取得新进展。最美环山路、渭北大横线、关中环线、渭河滨河道路等沿线旅游以及零口省级重点示范镇、田市古镇、秦俑村成为临潼休闲旅游新增长极。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建成一批高品质民宿,启动骊山慢旅游区项目。“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37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92.1亿元,荣获“中国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名区”“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荣誉称号,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商贸物流竞相发展。建设多层次的商贸服务体系,培育商贸物流产业聚集优势,大唐华清城建成并投入使用,度假区王府井赛特奥莱、悦椿、雅致东方成为全市体验型商业项目标杆。京东签约成功,惠农电子商务扎根农村,恒大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临潼。现代物流业产值50亿元,商贸及城市配送产业板块初具规模。微信:1115955733送福利,,淘宝搜店铺名:建筑后浪(2)围绕完善产业布局下苦功,组团聚集初见成效。经过“十三五”的努力,西安渭北新城和临潼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成为临潼未来发展的两大支撑。西安渭北新城确立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环保设备制造、电子信息、透平装备、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产业和住宅产业化制造业。2020年底,西安渭北新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2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5.8亿元。园区注册登记企业133家,已入区企业91家,建成投产企业87家,规模以上企业23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56亿元以上,税收贡献3.2亿元。初步形成以新丰泰汽车配件物流产业园、建工集团住宅产业化产业园、伊思灵华泰汽车座椅项目为主的汽车物流配件生产、西高电能电力设备制造产业园为代表的“四大生产”,和双创科技园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汽车科技职业学院产学研基地构成的“两大基地”。临潼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形成了以温泉为资源特色,集康体疗养、度假休闲、文艺交流、时尚购物等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总投资300亿元的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成为临潼商业发展的新标杆和激发区域活力的新引擎。(3)围绕发展环境抓服务,产业承载能力逐步提升。一是强化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指标分析会、重点项目推进会、亲商助企专题会,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定期分析研判,一线推动发展。二是抓好招商引资。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五年来共引进外资1.58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完成331.26亿元。三是抓牢项目建设。2016-2020年,537个区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850.75亿元。青岛啤酒等23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引进恒大等6个世界500强企业。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24个审批事项,693个事项纳入全市“一网通办”,503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政务大厅集中办理,抽查事项由8类31项扩展为25类69项;打造了骊山新家园社区等4个“15分钟政务服务圈”试点样板,营商环境进入全省优秀行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国家验收,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级交易中心建成率93%。五是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地铁9号线全线贯通,秦汉大道全线通行,黄金大道已经贯通。产业园区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功能逐步完备。新城建设顺利推进,道路网络、城市公园、教育医疗配套、生态治理整体推进,产业和人口承载力持续提升,与中心城区联系日趋紧密。2、存在问题从整体来看,临潼区三次产业在西安市所占比重有不同幅度下滑。2000年,临潼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到西安市的18.7%、2.6%和3%;到2019年分别降至12.9%、2.2%和2.3%。GDP从2000年占到西安市的3%提升到2012年的4.8%高点,之后一路下滑,2019年仅占到西安市的2.6%,2020年下滑至西安市的2.52%(如图1)。图1临潼区三次产业状况及占西安市比重具体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偏低,保持快速发展的任务艰巨。“十三五”规划期内,41个主要指标大多数达到了预期进度要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个低于预期:前四年GDP平均增速7.48%,与规划预期的年均增速11%相差较大,2020年GDP达到252.53亿元,但仅占全市的2.52%,在13个区县中位居第9。2016-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0.4%、8%、7.5%、15.6%和8.8%,平均递增8.8%,与预期增速14%尚有5个以上百分点的差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方面,2020年完成13.27亿元,和规划预期的2020年实现20亿元尚有6.73亿元的距离。二是产业实力不强,结构脆弱性较为突出。产业目标的选择不甚清晰,在全市总体格局中特色不突出,产业综合实力不强。现有产业类别中,旅游产业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顶级景点的带动作用,传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缓慢,全域旅游尚未从线到面,渭河观光带发展较慢。其他工业、高新技术、汽车产业、商贸物流等领域都存在规模小、空间小、聚集度低、处于全市重点功能区外围的问题。各产业中都存在新增骨干企业、新增大项目不多的问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效优势特色产业比重小、链条短、附加值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三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同质化发展竞争异常激烈。西安渭北新城起步较晚,规划区内缺乏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新投产企业支撑作用不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纽带尚未形成。从周边情况看,同处渭北工业区范围内的临潼组团、阎良组团和高陵组团内部存在激烈竞争,与经开区、西咸新区工业板块之间也需要进行合理分工,错位发展,才能有序竞争,共同前进。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区内各片区对房地产发展都存在较强依赖性,而根据临潼城市化进程和外来人口进入水平对比测算,在房产限购政策下,这种各自为政的过量增长,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将造成突出影响。四是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基础条件还较为薄弱。全区发展面临土地、财政、金融支撑不足等问题,基本农田、文物保护、军事管理、生态保护用地范围较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重滞后,与产业发展用地需求矛盾突出,使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不高,项目落地周期较长。财政收支矛盾尖锐,人均财力在全市相对靠后,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对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在公共服务、城市面貌、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与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还有较大距离。(二)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临潼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这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1、发展机遇国际层面。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科技革命带来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先进材料、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在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加快重构,引领产业变革方向,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全球创新发展与竞争格局。这为数字经济、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层面。“十四五”期间,正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中后期、市场化深度改革期、新技术突破期、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期、人口老龄化转折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期和经济全球化分化期的阶段,我国将从中等收入国家稳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内生动力、市场潜力和要素支撑能力依然强劲,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着眼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战略,明确西部“大发展、大开放、高质量”的发展要求,西部对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大“两新一重”投入,新增财政赤字规模、抗疫特别国债两个“一万亿”,支持东南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为临潼加快谱写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