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9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1第一节发展基础......................................................................1第二节发展环境......................................................................3第二章总体要求............................................................................5第一节指导思想......................................................................5第二节基本原则......................................................................5第三节发展定位......................................................................6第四节发展目标......................................................................8第三章空间布局..........................................................................10第一节强化“一核”创新引领.............................................10第二节提升“一环”辐射能级.............................................11第三节加速“两带”协同发展.............................................12第四章重点领域..........................................................................13第一节增强“医”引力,优质化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13第二节厚植“药”实力,集群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17第三节深挖“养”潜力,特色化发展养生养老产业..........20第四节释放“健”动力,专业化发展健身康体产业..........23第五节提升“管”能力,精细化发展健康管理产业..........25第五章主要任务..........................................................................28第一节突出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28第二节突出平台带动,夯实发展载体.................................30第三节突出主体牵动,激发发展活力.................................32第四节突出品牌促动,提升发展能级.................................34第五节突出开放联动,拓展发展空间.................................36第六章保障措施..........................................................................39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39第二节强化要素保障............................................................39第三节完善体制机制............................................................40第四节加强监测督导............................................................40第五节营造良好氛围............................................................411大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典型的朝阳产业、幸福产业、绿色产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履行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重庆战略定位,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纲要性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近年来,重庆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产业、体制优势,以创新、集聚、融合、开放为引领,加快构建以“医、药、养、健、管”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大健康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十四五”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健康资源禀赋优良。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有市级以上森林生态公园85处、湿地公园26处、森林氧吧30多处。中药材资源富集,有享誉国内外的道地药材35种,中药材总蕴藏量超160万吨。康养旅游资源丰富,温泉资源点224处,A级景区262个,5A级景区10个,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23个。医疗资源西部领先,医疗卫生机构2.1万家,编制床位数20万张,拥有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2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39所,儿科、骨外科、烧伤科等学科全国一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明显,2020年全市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167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7%。分行业看,生物医药工业产值672亿元,医药流通行业实现销售额800亿元。生物医药重点企业日益涌现,全市现有规上医药企业191家,其中年产值10亿元级重点企业达到13家,上市企业达到11家。——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创新平台愈加夯实,建成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重庆)基地、国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重庆)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12个。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开发出全球首台“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全球唯一可控姿态的“智能胶囊内镜”、全球第一款正式获批使用的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等标志性成果。创新主体持续扩增,大健康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230家。高端创新人才加快引育,生物医药领域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达13人。——产业集聚效应渐显。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高新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水土生物医药创新基地等三大医药产业园区初具规模,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健康服务集聚发展态势良好,大渡口天安等一批市级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成效初显,石柱县等一批康养基地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康3养基地,武隆仙女山、丰都南天湖等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政策支撑愈加有力。国家支持重庆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并赋予重庆综合医改试点城市、增加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首次药品进口备案职能等先行先试政策。全市已出台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若干政策、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第二节发展环境未来5至15年,是重庆大健康产业跨关口、培优势、上台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成效将直接决定第二个百年历史阶段在全国乃至国际大健康产业版图中的地位。重庆应牢牢抓住新机遇,主动应对新挑战,积极抢占大健康产业“新蓝海”。——新机遇。从全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在大健康产业领域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越来越强,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等问题备受重视,人们对健康认识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更加深刻,健康消费将成为新“风口”,为重庆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从国内看,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追求和向往更加强烈,消费升级4趋势明显,健康消费能力和意识越来越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部署,为重庆大健康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在政策扶持、金融资本、人才资源、创新技术等加大往大健康领域配置,为重庆大健康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从重庆看,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我市战略地位、战略优势、战略空间更加凸显,为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有利于提升产业国内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新挑战。从外部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不稳定不确定明显增多,大健康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发达国家和国内不少省市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并在重点领域占据先行优势,对后发地区赶超发展形成抑制作用,国内外竞争日趋升级。从内部看,重庆大健康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层级低、链条短;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高端创新平台匮乏,行业领军人才缺乏;规上医药企业少,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及大品牌带动;“健康+”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尤其是康养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附加值低,规模效应不明显,品牌特色不突出。5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按照“医、药、养、健、管”一体化发展路径,促进生物、生命、生态有机统一,优化健康产业结构,增加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建设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发展。深化大健康体制机制改革,消除制约产业发展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创新资源集聚、研发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用好大数据、智能化现代技术,积极探索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增强创新内驱力。6——坚持全域统筹、集聚发展。统筹“一区两群”大健康产业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协调、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发展。围绕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成,推动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集合发展,培育竞争力强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坚持跨界联动、融合发展。推动生物、生命、生态有机统一,加快大健康一二三产跨界发展。加快完善“健康+”产业体系,促进健康与文旅、养老、体育、食品等深度融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健康产品,拓展健康服务应用场景,延伸产业链,扩大生态圈,更好满足多元化健康消费需求。——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推动大健康产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突出“引进来”“走出去”并重,注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资源要素集聚,提升渝产健康品牌国际影响力。第三节发展定位统筹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服务健康中国重庆行动为引领,围绕建设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瞄准“医学”和“医疗”两个领域,打好“生物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