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冬小麦生产形势调研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XX区冬小麦生产形势调研报告按上级要求,X区开展当前冬小麦生产形势快速调研,通过与主管部门座谈和走访种植户,对当前冬小麦发展现状、发展措施及面临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冬小麦生产现状通过走访发现,2004年之前,种植冬小麦的种植行为较为普遍。其内在原因:一是补贴家庭口粮,之前的水稻单产普遍不高,在缴纳公粮之后,家庭余粮不足。需要在秋冬播一季种植一定数量的冬小麦补足家庭粮食需要。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在,20年前的国内经济发展规模、人口流动远不及当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还大量存在,发展冬小麦还不存在劳动力缺乏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重大政策陆续实施。1993年,国务院取消粮票、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粮食作为商品可以在市场在自由购销。随之而来,2005年免除农业税,2006年免征公粮。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利益于国内经济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粮食市场开放,农村家庭粮食需求量明显下降,原有的家庭口粮问题已不复存在。小麦本身并非西南地区主要口粮,经济价值有限,普通农户也就随之失去种植冬小麦的动力,再加上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也没有富余劳动力从事冬小麦生产。目前的情况,从数据来看,冬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22年我区冬小麦种植面积仅有7500亩。从走访情况来看,农资市场已经难以购买冬小麦种籽,冬小麦种植主要依靠农户自身意愿,扶持力度不足。二、发展措施小春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开端,对有效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区农业农村局的座谈交流,结合我区实际,主管部门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坚持“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发展,恢复冬小麦种植。通过建良田、推良种、用良法、配良机、强良制,提升冬小麦单产。具体目标是实现冬小麦面积比去年增加0.25万亩,达到1万亩。产量达到0.2万吨。具体措施方面,通过整合各界力量,积极发动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连片种植冬小麦,示范推广酿酒专用小麦、紫糯麦等特色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恢复冬小麦种植面积。三、面临问题(一)营销渠道不畅种植户反映,对于冬小麦生产而言,市场化程度低,营销渠道不畅。上世纪90年代,种植户收成的小麦,还能直接在集市店铺内兑换一定比例的干面。而如今这种老旧的交易模式已不复存在,适应当下的购销渠道也因为产量低未能建立。小麦种植户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营销体系,收益无法变现,再加之地区生活习惯不同,对于面食自产自用需求不高,导致生产热情不高。(二)扶持步伐跟不上节奏1.小麦惠农补贴政策欠缺目前惠农补贴多为水稻、大豆玉米复种、油菜补贴,对小麦补贴扶持力度低,间接导致群众种植意向不高。2.保障措施不到位在上马镇太平村调研过程中,群众反映,近期降水量偏低,小春农业生产遭遇旱情。但由于灌溉保障不足,未能及时向农业生产调配灌溉用水,导致冬小麦乃至整个小春农业生产供水不足。四、意见建议根据我区大小春粮食产能占比来看,大春粮食占比超过95%,小春一季不足5%。正是缘于这个原因,资源配置都向大春粮食生产倾斜,小春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不足,也间接导致冬小麦生产逐年萎缩。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受限于土地资源,大春粮食产能已经接近极限,没有持续增长的潜能。相反小春一季还存在较大数量的闲置土地,从丰富粮食品种、合理规避生产风险、科学提升粮食产能的角度出发,包括冬小麦在内的小春粮食生产在今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加强专项扶持一般来说,农产品的特点是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而粮食作物更是如此,民众自愿发展的意愿不高。所以官方补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补贴措施也符合当前发展粮食生产的一般规律。对照近年来落实补贴措施的油菜籽扩种、大豆玉米复种,由于补贴到位,政策扶持到位,民间种植热情高涨,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2023年发展冬油菜籽补贴标准约130元/亩,落实资金675万元。2023年发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补助标准约190元/亩,落实资金470万元)。要提高农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出台专门的小麦补贴政策还是非常有必要。2023年我区招引山东阳春啤酒有限公司签订了20万吨精酿啤酒项目,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协调企业,尝试与农户进行订单式小麦种植,保障小麦销量,保护农户种植收益。(二)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控鸟类啄食冬小麦适应性强,耐旱、耐高温、耐寒,生长快速,具有高产的潜力和稳定性。但在生长期的病虫害也不少,尤其冬季鸟类食物稀缺,如若啄食现象不加以有效控制,对冬小麦产量会带来灾难性打击。这是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必须攻克的难关。(三)融入市场,创建品牌着眼于冬小麦的长远发展,前期的扶持补助是必需的,但长远来讲,融入市场机制,做大规模,做强效益,催生企业品牌,进而汇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才是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类似我区的护国柚、X特早茶,植根本土潜心发展,最终厚积薄发成功入围“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地方名片,助力农民增收、引领产业发展。这无疑是冬小麦生产可以借鉴的发展思路。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