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面向可预知的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肜新春(2024年5月24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引起了学界和实业界的深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作为新的力量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如何应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挑战?这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一、通过四则新闻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一)从我国2024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看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2023年四季度增长1.6%。国民经济开局良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基础。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一系列体现新质生产力的细分指标表现亮眼,彰显了中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的态势。比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比2023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61.5%、40.6%、18.5%。在加快推进四个融合方面,全国培育出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取得显著提升。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化、低碳化持续优化,氢能、新型储能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31%,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继续下降。(二)从北京市2024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看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市总体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8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高于上年全年增速0.8个百分点。北京的经济增速走在了上海和广东前面,背后有很多数据作支撑。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10.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256亿元,增长5.8%。北京市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出50项重点任务。北京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第一,北京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发展水平较高,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第二,作为首都,北京在政治层面和政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第三,在交通、电力、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北京优势明显。第四,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北京在新质生产力创新链、产业链方面具有优势。(三)从低空经济的发展看低空经济进入人们视野,飞行汽车产业即将迎来腾飞,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在这一领域冲在前面。据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显示,仅仅在飞行汽车这一领域,未来全球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从事飞行汽车制造的AutoFlight(峰飞航空)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国际化企业,投资者和办公地点遍布各大洲,在江苏、山东和德国奥格斯堡等地设有研发车间。飞行汽车,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是交通出行的最新热词。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而一旦中国率先成功落地,这对交通运输业的颠覆将不亚于当初的汽车和民航的发明。飞行汽车将在全球吸引庞大的商业兴趣,到2040年左右每年有望销售1万架,订单总价值超过600亿美元。有机构预测,到2040年,仅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2024年4月7日,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向总部位于广州的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颁发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加上2023年获得的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这家公司的无人机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三大“适航通行证”的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低空经济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是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显著的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蕴含巨大价值。中国很早就在这一领域进行布局。比如,国家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的安徽芜湖,从航空新材料、通航整机,到临空经济、低空运营,200多家通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此集聚。在海南,通航产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通航企业竞相落地,低空旅游、短途运输、航空摄影、商务飞行、飞行培训等业务迅速增长。深圳作为珠三角的代表,是全球闻名的“无人机之都”,集聚了大疆、丰翼科技、天鹰装备等无人机行业头部企业,深圳的消费级无人机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在全球占比超过50%。2023年深圳无人机及产业链企业达1730家,年产值960亿元,覆盖了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软件开发等上下游全部环节,在产业上形成了互补闭环。广州在电动航空技术上有一定优势,珠海拥有传统航空制造和航展品牌影响力。广东省出台了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相关政策,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北京拥有航天、航空、航发、电科等央企和清华、北航、中科院等院所的天然科研力量,在无人机领域科技创新资源得天独厚,智能蜂群、交叉双旋翼、大载重系留等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中关村延庆园是北京无人机产业重点承载区,集聚了航天时代飞鸿、远度互联、清航装备、航天宏图等一批优质企业,总投资超12亿元的国内首个无人智能产业数字化生产基地已启动建设。2024年3月,北京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合肥靠近航空工业发达的长三角,虽然自身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培育了多家独角兽企业,聚集了亿航智能、中科星图、国电高科、航天宏图、雷图科技、中科卫星、零重力等一批空天信息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低空经济科技创新经验。这意味着,当前合肥初步形成了涵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空探测的产业生态格局,以及覆盖研发设计、测试验证、核心制造、运营服务的全链条框架。此外,川渝地区目前也正在对低空产业进行探索建设。江苏、安徽以及江西,目前也在做跨省域的低空产业尝试。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其中,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率接近55%,围绕供应链、生产服务、消费、交通等经济活动带来的贡献接近40%。(四)从中国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的表现看2024年4月,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展。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始于1947年,被誉为“制造业宇宙”最大盛典。据不完全统计,德国本土参展企业有1333家,占比33.8%,位列第一,中国大陆参展企业有1220家,占比31%,位列第二,是美国(105家)的12倍、日本(21家)的58倍、韩国(74家)的16倍、印度(91家)的13倍,充分显示出中国企业加速出海、深化国际创新合作的决心。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是重大的理论创新,而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术语的革命提出“新质生产力”这样一个概念,是适应现在党和国家在人文社科领域建立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中国经验、中国概念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每一个词语的出现都有一定的语境和现实的需求。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等概念都是由西方提出来的,中国以跟随的状态融入其中。现在,我们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总结,同时也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舆论影响力。(二)新质生产力是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出现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西方传统发展方式出现放缓迹象,受逆全球化影响,中国原有发展势头被迫降速。从国内环境来看,资源优势红利开始逐渐消减,结构性矛盾不断上升。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式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能力日趋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变紧,人口红利逐步衰减,要素成本价格大幅上升,粗放式发展模式下衍生的经济结构失衡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性因素。同时,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传统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转型遭遇障碍。例如,由地方政府竞争形成的地区重复建设引发的严重产能过剩,造成了要素资源配置的低效;城乡、区域市场分割严重,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中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尚未解决,成为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堵点卡点。从国际环境来看,西方国家提升对中国的打压力度,试图延阻中国的快速崛起。从经济领域的贸易制裁,到科技领域的技术封锁与芯片围堵,再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舆情话题操控,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全面打压倒逼着中国以“创新”赋能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宏观层面从1978年到1994年,我们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当时只要把钱用于买设备、建生产线,效率就能提高,GDP就能达到8%以上。“十一五”期间,资本投入的效益在降低,即使增加投入,效益也在降低。这不仅是行业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十二五”期间,资本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效益进一步降低,我们不得不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1979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接近10%。据测算,从1978年到2012年,资本积累、劳动力总量、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拉动4.1%、1.1%、1.0%和3.7%。随后,人口红利收缩,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放缓,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国经济增速换挡。从2013年到2019年,GDP年均增长7.0%,资本积累、劳动力总量、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拉动4.4%、0%、0.5%和2.0%。2.技术层面我国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转化应用方面相对落后。当前,逆全球化趋势明显,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风险不时出现。所以,要实现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和突破性创新,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连续投入和研究探索。同时,我们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撑体系还不够坚实,表现在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不协调,与市场对接不畅,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质量要求,阻碍了从研发到生产应用,再到大规模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3.人才层面我国人才总量庞大,2022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超过600万人年,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同时,顶尖人才、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以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数量为例,中国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只相当于美国的20%。4.创新层面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处于一定程度的“低端锁定”状态。一方面,结构体系上还有较大优化提升空间。以制造业为例,传统资源加工和高能耗制造业占比较高,中高端制造业占比较低。从区域发展来看,区域不协调、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上海、北京、天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大部分东部省份处于工业化后期,大部分中西部省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各地竞相布局新兴产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同时也意味着部分行业存在低端供给、产能过剩的风险。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体系高端化特征还不够突出。中国的服务贸易存在结构比例与世界不同步的问题。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例大体上为30%,2022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仅是12%。202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是2.85万亿元人民币,一半以上是生活性服务业的出口。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使我国服务贸易从目前12%的比重增加到全部贸易总量的30%,使高端制造中服务价值达到终端制造产品总体附加值的50%左右。(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第一,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依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轨道上运行。进入新时代,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