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奋力谱写文化建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成效由谁评价等根本性问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奋力谱写文化建设新篇章。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一)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人民立场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强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构筑人民精神之基,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推动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文化富民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中不断实现。新时代以来,我国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二)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最广泛、最深厚的力量。离开了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文化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在推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指明了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依靠力量,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依靠谁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引领和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积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力军开辟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三)坚持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且日益广泛,不仅需要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而且追求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参与者也是成果享有者,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说到底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推动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党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文化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作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了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奋力谱写文化建设新篇章(一)聚焦凝心铸魂抓理论武装。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头雁”作用,引导带动全市党员干部、全社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提升研究阐释质量,统筹市内各高校、社科联人才资源,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好用好新型特色智库,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市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的深刻内涵和战略指引。统筹网上网下媒体资源,用好用活“理论宣传二人讲”“铜人讲理”等方式,广泛开展接地气、有生气的宣传宣讲。(二)聚焦唱响我市抓舆论宣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聚焦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个中心环节,坚持新媒体开路、传统媒体跟进、新老滚动、上下联动、内外互动,以强信心为重点切实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推动主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市县媒体融合改革,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组建全市媒体联盟,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型传播模式,形成强大的立体宣传矩阵。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探索“嵌入式”宣传新赛道,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不断提升全市新闻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丰富“梵天净土·桃源我市”品牌内涵,把我市的特点、亮点与群众的关注点很好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让我市美名远扬。(三)聚焦惠民利民抓文明创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扬文明新风。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擦亮我市“志愿铜行”品牌。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深入践行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宗旨,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以开展“四整治”“四提升”行动,全力建设“四城”为主抓手,扎实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我市”活动,突出抓好“五大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四)聚焦群众需求抓文化发展。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我市文化云平台建设,创造全民阅读的空间和条件,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持续深入开办“东山文化讲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擦亮我市文化品牌。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支持市传媒集团、梵净山歌舞团按照市场化方式拓展业务、壮大实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推进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落实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加快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全力推进梵净山景区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梵马”“龙舟赛”等梵净山系列体育赛事IP,不断推进体育与旅游的深层融合发展。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不动摇(一)强化政治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政治工作,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根本原则和首要要求。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不折不扣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真正做学文化、懂文化、抓文化的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把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要求落实到位。(二)强化人才支撑。谱写我市文化发展新篇,关键在人、在队伍。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建立健全宣传文化人才教育培训、选拔任用、激励保障、管理服务等工作体制机制,用好用活“梵净文化人才”“乡土文化人才”等培养管理平台,营造识才重才爱才政策环境,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非遗文化传承人,像爱护宝贝一样爱护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充分调动他们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持续开展“弘扬三气,狠抓落实”活动,不断增强宣传文化干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履职尽责水平。(三)强化守正创新。谱写我市文化发展新篇,要靠全市上下的实干。坚持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一个作品一个作品地抓、一个活动一个活动地抓,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汇聚成谱写我市文化发展新篇的磅礴力量。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民国防教育、对外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专项工作机制,形成统筹兼顾、重点突出、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制约协调的“品”字形工作落实机制,推进工作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的集成创新,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赋予新动能新优势,把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得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