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重难点突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比》重难点突破一、理解比的意义突破建议:1.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已有的“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描述的基础上,引出同类量的比,结合“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认识不同类量的比。在理解了比的现实背景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2.让学生感悟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贯通新旧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例如,比的前项、后项、比值与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以及分数的分子、分母、分数值形成对应关系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答,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也能加深对除法与分数概念的理解,促进比与除法、分数的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具体的练习与创设现实的情境,进一步明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区别,以进一步揭示比的意义的本质。例如比更强调的是量与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的直接描述,有时并不关注具体比值是多少,而除法、分数更多的是强调两个量之间的一种运算关系,通常也会关注运算的结果。此外,我们用比可以同时表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而除法、分数一般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二、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突破建议: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比的基本性质的推导。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都是学生学过的知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也已经形成进一步的理解,因此,教学要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唤起对先前知识学习的经验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逐步抽象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直接提出问题:6:8和12:16的比值相等吗?如何证明?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类比推理。在具体例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一般性的基本性质,并注意到相关的限制条件:同时乘或除以的数不能是0。2.灵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在化简比时,要基于比的前项、后项数据的特点,灵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选择化简的方法。有时会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非整数的比转化为整数比,再化简;但也有的可直接利用比的意义,把比转化成分数,求出比值,把比值转化成最简分数。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化简两个数组成的比,对于三个数组成的连比就不适用。因此,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更是一般的方法。在特殊方法与一般方法的比较中,灵活选择合理运用,既加强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体会到方法的多样性,也加深了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进一步揭示了比的基本性质的本质。三、按比的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突破建议:1.认真审题,理清关系,揭示问题的实质。按比的分配解决实际问题(例2),这实际上是“平均分”方法的延伸和拓展。就问题与提供的信息条件来看,三个量(即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间存在两种关系:一是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二是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稀释液体积。弄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500mL表示哪个量以及稀释瓶上所示各个比的意义。2.重视直观模型的作用,学会各种数学语言的转换。用图示直观地表示比的具体含义,对于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比表示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表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借助直观图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转换各种信息,进行多元表征,有助于从本质上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材例2中“按1:4的比配置一瓶500mL的稀释液”,指的就是“浓缩液体积有1份,水的体积有4份,稀释液的体积有5份”,这有助于学生对教材介绍的两种解答进行理解。又如“每个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员和7名游客”,也就是说“救生员和游客的人数比是1:7”,将题目提供的两个数量关系用比的形式加以抽象概括,以进一步认清问题的结构特征,为正确解答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