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三角形的特性(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三角形的特性(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2·1·c·n·j·y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多媒体、学具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生交流: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二)探究新知:1.探究两点间的距离,学习例3。课件出示例3:小明上学走哪条路最近?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一共有几条路?学生画完后交流:一共有3条路师:我们来比一比这三条线段的长度。生:第②条最短。小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2.学以致用。(1)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测量吗?(2)从学校到少年宫走哪条路最近?(3)①请你画一条从蘑菇房到小木屋最近的路。②请你画一条从蘑菇房通向小河最近的路。3.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学习例4.出示例4:我们来做个实验。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1)6、7、8。(2)4、5、9。(3)3、6、10。(4)8、11、11。每组纸条都能摆出三角形吗?小组合作,探索活动要求:(1)用4组不同的纸条,试着围成三角形。(2)将探究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汇报交流:第1组:6+7>86+8>77+8>6三张纸条能围成三角形。第2组:4+5=94+9>55+9>4三张纸条不能围成三角形。第3组:3+6<103+10>66+10>3三张纸条不能围成三角形。第4组:8+11>1111+11>8三张纸条能围成三角形。讨论:为什么第2组和第3组不能围成三角形?汇报:第二组有两条边的和等于第三条边;第三组有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条边。师:通过摆小棒围三角形,你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吗?生: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a+bcb+caa+c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三)课堂练习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到智慧乐园挑战一下自己吧!有没有信心呢?(1)用长度为2cm、2cm、6cm、6cm、6cm这五条线段中的任意三条线段拼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拼成几种不同的形状?21教育网(2)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cm)。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四)拓展提高有两根树干,一根长12m,另一根长8m,要做一个三角形屋架。第三根树干可能有多长?(五)课堂总结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交流: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a+bcb+caa+cb21cnjy.com(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二)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a+bcb+caa+cb【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对如何更好的组织数学探究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1、情景创设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为标准。数学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能在认识、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明确知道的拐弯要比走直路远,利用这一生活经验,我在这一课的开始借鉴了课本中把学生从家到学校多路选择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觉更亲切自然。21·cn·jy·com2、小组活动要精心设计,力求有序有效、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加以理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进自信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讨论、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共同的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在数学活动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动手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要保证学生活动的有序性,从而实现活动的有效性。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在这节课数学活动的设计中,注意了教师引导,在活动中从“有什么发现”到“为什么这样”逐层提出问题,让学生始终明确方向,有动手的强烈欲望,从而避免了以往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甚至直接去课本中寻找结论的现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习惯和能力。、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重点,选例有针对性。每次活动过程中及结束后,必然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小组内的交流和在全班汇报交流。汇报不是小组交流的重复,在汇报过程中要看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存疑处适时引发下一次的实验活动及讨论过程。本课在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后,我先选择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两组小棒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大屏幕上动态演示,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导到研究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一次组织小组讨论,研究其他几组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点。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