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重难点突破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方法,如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计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本单元,学生将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按照小数加减法的复杂程度,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为四段编排:①一般的小数加减法,主要解决小数部分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减时要将“小数点对齐”;②特殊的小数加减法,主要解决小数部分不同的两个数相加减时要将“小数点对齐”;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主要体会小数连加竖式的中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并发现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小数运算同样适用;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主要解决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因此,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竖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能将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推广到小数中,灵活进行简便计算。突破建议:1.运用迁移规律,突出算理算法。(1)教学小数加法时,可引导学生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先估算出结果,然后再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计算,其中竖式计算的方法是重点。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同的,所以教学时不但要使学生说清怎样算,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算。此处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从而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从而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教学小数减法时可以迁移小数加法的经验,并通过小数加减法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2)教学例3(1)时,可以引导学生迁移两个小数相加或三个整数连加的经验,探究小数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强化算理。2.积累活动经验,发展运算能力。教学例2时,可像例1那样,先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式后,让学生结合购物的经验先估算出结果,再自主尝试笔算,然后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小数减法是教学的难点。由于被减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不同,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存在着认知冲突,即应该选择“小数点对齐”还是“末位对齐”呢?此时,可以组织学生联系十进制计数单位或具体数量表示的意义来理解算理,认识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随后引导学生继续讨论:百分位上该怎样减?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为什么添“0”?从而根据小数的性质来解决这一难点。使学生在说理中明确方法,在应用中积累经验,从而发展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能力。3.运用合情推理,培养模型思想。(1)教学例3(2)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并尝试运用不同方法,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比较,发现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整数连减的经验,推想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减法是否适用,并通过举例来验证,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小数运算同样适用。(2)教学例4时,可以从学生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入手,出示几组小数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先猜猜每组算式的关系,再进行计算验证,进而通过推理和联想: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所有小数加法都适用吗?接着让学生举例验证,由特殊到一般,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发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