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调研与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创新理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智慧结晶,也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既是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根基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一、面临的困难创新理论的抽象性造成理解难。党的创新理论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宣讲人在宣讲前深入理解和把握理论的内涵,进而把抽象理论通过简单话语表达出来。当前,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中,宣讲人多以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展开宣讲,而对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话语关注甚少。传统宣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传播的话语隔阂,使得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困难。因而宣讲人要充分认识到传播话语的重要性,要以大众话语来提升理论宣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宣讲形式的单一性造成传播难。在理论宣讲过程中,听众的多元性决定了我们需要以多种形式展开宣讲。当前,一些基层理论宣讲形式较为单一,宣讲者语言枯燥,宣讲形式往往采取“我讲你听”的传统宣讲方式。针对性不强,没有考虑听众知识接受水平和现实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一把抓”,使得理论宣讲缺少生动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针对基层群众的宣讲工作,有的宣讲员宣讲形式单一、照本宣科、理论性强、群众语言掌握不到位,使得他们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时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实现入耳入心。民众诉求的复杂性造成执行难。随着我国主要社会矛盾不断发生变化,民众诉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急需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讲通讲透,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成为群众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指引。在实际宣讲过程中,宣讲内容是否“接地气”,是否有效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关系到群众是“听到”,还是“听懂”,也决定着理论宣讲的真实成效。近年来,为扩大理论宣讲的辐射范围,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各级机关部门、高校组织的宣讲团走进乡村为村民进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但宣讲内容雷同、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未能切实考虑到村民的实际需求,导致宣讲效果不佳,没有达到为村民思想上、政策上和精神上解惑的效果,甚至出现村民对宣讲产生了一种“形式化”感觉,对宣讲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使得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在地方上出现“执行困难”。二、对策建议《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理论宣传是一定的组织通过解读、传播思想理论,从而实际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不仅要面向党员干部,更要面向人民群众。因此,在实践中,要用“活”的形式、“实”的内容、“暖”的话语增强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实践中的传播。红色领航,用好地方红色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只有进一步整合社会红色资源,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才能更好地让党的理论创新落地生根。一是要深度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充分利用好地方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优势。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整理、保护和利用,将红色文化与创新理论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理论体系。二是要建立红色领航示范基地。在地方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创新理论示范基地,通过展览、研讨、培训等形式,将创新理论与红色领航相结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三是要加强红色领航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如红色文化节、纪念活动等,充分展示红色领航的成果和经验,同时宣传创新理论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四是要建立红色领航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异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为红色领航提供持续的动力和保障。创新形式,讲好党的理论政策。“基层理论宣讲内容是血肉,形式是骨架。”理论宣讲者要深入基层,采取“面对面”和“零距离”的方式方法,与群众开展互动,用群众熟悉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解读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答疑解惑。一是利用多种媒体和平台,如网络、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创新宣传和教育方式,以生动、形象、易懂的内容向人民群众传达党的理论政策,增强群众的理解度和接受度。二是积极开展基层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的理论研讨和学习活动,通过座谈、讨论、研讨会等形式,让大家积极参与讲解和阐释党的理论政策,提高对党的理论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三是通过挖掘和总结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其中,形成具有感染力和示范性的宣讲典型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宣传和推广,让群众亲身体验创新理论的实际效果。以人为本,走好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唯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愁民之所愁、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走得踏实,才能愈走愈远。党的创新理论是否能被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关键在于基层工作是否让群众满意。一是要加强群众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建立健全党群工作机制,广泛听取和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创新理论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二是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群众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多元化、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群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创新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三是定期组织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进行对话和互动,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创新理论的落地措施,使其更加符合群众的期待。四是鼓励社会组织和社区参与到党的创新理论的落地过程中,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通过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推动创新理论在社区和基层的实践中更好地落地生根。五是加强对群众的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普及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知识和精髓,让群众了解和掌握创新理论的重要意义和实践方法,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心声。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职责是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沉下心、俯下身、走进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心声。只有真正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代表他们、服务他们,推动党的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党支部、村委会等组织机构,加强对农村、城市社区等地区的引领和服务,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传达到基层,同时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密切关注和了解他们的需求。二是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通过走访、座谈、听取意见建议等方式,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心声,通过实地调研反馈信息和需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方式的制定和实践更具操作性。三是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比如通过开设留言投诉渠道、开展问卷调查和意见征集等形式,将人民群众的声音汇总和分析,及时调整和改进党的创新理论在推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实施路径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