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第一章导论本章重点:1.认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的基本问题;2.认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3.了解宏观经济中的收入循环流程模型;4.初步了解宏观经济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变量)。5.了解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脉络和趋势。一、宏观经济学的对象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通过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运行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具体看,宏观经济学有以下特征:a.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社会经济或经济的整体运行,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萨缪尔森指出,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体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Shapiro指出,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b.宏观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微观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既定资源的配置问题,而宏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如何充分利用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具体为:充分就业问题;经济波动与经动济增长问题;通货膨胀或紧缩问题。c.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或就业)理论;宏观经济学中是以收入总量来衡量社会总产出水平的,收入总量是宏观经济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变量或指标,它的变动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经济总量,其中就业量与收入量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d.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总量,即反映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经济变量。总量既是个量的总和或加总(如总收入、总产出、总投资、总储蓄等),也是指均量(如价格水平、利率、人均收入等);总量也分为存量(某一时点发生的经济量)和流量(某一时期发生的经济量)。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是:a.市场机制的不完善;b.政府有调节经济的能力和权威。3.宏观经济学考察的主要问题:a.长期经济增长;b.就业与失业;c.通货膨胀;d.开放经济与对外政策;e.宏观经济政策。4.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内容:a.国民收入核算理论;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c.经济增长理论;d.经济周期理论;e.通胀与失业理论;f.开放经济理论;g.宏观经济政策。5.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研究对象、解决的基本问题、核心理论和运用的方法上不同;联系:两者都以增进福利为目的,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以宏观经济学为指导。二、宏观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见下页图):消费者厂商商品市场要素市场货币收入流向收入循环流量模型图:(箭头是货币收入流向)要素市场厂商支付要素报酬消费者生产者(居民户)(厂商)产品市场居民购买产品与劳务如果居民全部收入购买产品和劳务,则:总支出=总收入也就是:总需求=总供给或:AD=AS消费者厂商如果消费者的收入,一部分购买产品和劳务,另一部分储蓄起来,而厂商在获得消费者消费支出外,又获得由储蓄转为的投资,那么收入流程图就是:厂商支付要素报酬居民户购买产品劳务居民户厂商储蓄投资金融机构消费者厂商2.三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和政府三个经济单位构成的经济社会。其收入流程图:转移支付政府支出购买产品与劳务支付要素报酬居民户厂商政府税收税收3.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进口政府出口国外税收税收转移政府出口进口支付支出支付要素报酬居民户购买产品劳务厂商4.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的特征:a.简化了市场和市场主体;b.强调了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三、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经济总量)1.国内生产总值(GDP):2.名义GDP和实际GDP:3.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4.流量与存量:5.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种理论内影响其他变量,但本身由该理论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内生变量又称因变量,外生变量又称自变量。6.利率与现值:四、几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1.经济增长与失业:美国学者奥肯认为,经济增长即GDP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当经济增长高于2.25%时,失业率是下降的;当实际GDP在一年内持续高于2.25%增长时,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会下降0.5个百分点;这也表明就业量的增长率是小于产量的增长率。奥肯阐明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在西方被称为奥肯定律。2.通货膨胀与商业周期: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通胀与经济周期有密切的关系。短期里温和的通胀(通胀率小于10%)对产量和就业有扩大效应。价格的上升往往发生在经济复苏,总需求增加时。而在经济步入衰退时,总需求持续减少,通胀率会出现下降趋势。3.通货膨胀与失业:上世纪50年代,新西兰籍英国学者通过对英国1861--1957年间的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得出了通货膨胀率(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反方向变动的结论。并提出了反映通胀率与失业率相互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五、总需求与总供给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总供给分析即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它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特别是分析产出量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变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工具。1.总需求:a.总需求含义: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各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b.总需求构成: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可以看成是由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购买需求(G)、净出口需求(X-M)构成。用公式表示:AD=C+I+G+(X-M)。c.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除外生变量外,影响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价格水平、货币供给、政府政策(如税收政策)等。d.总需求曲线:反映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即总需求曲线。在产量与价格水平的座标系中,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e.总需求曲线的变动:2.总供给:a.总供给含义: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全部生产者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b.总供给构成:由于供给取决于各种要素,从收入角度看,总供给可以由用于消费(C)、储蓄(S)、税收(T)和进口(M)的收入构成。公式:AS=C+S+T+M。c.影响总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价格水平、资源状况、生产能力和成本,以及政府政策等。d.总供给曲线:即反映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在总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座标中,总供给曲线有三种情况。e.总供给曲线的变动: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价格水平和产出(收入)水平。总需求变动和总供给变动影响着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变化。AD—AS模型的政策意义。六、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演进脉络所用教材把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分为三个阶段,即宏观经济思想早期发展阶段、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阶段、当代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1.宏观经济思想的早期发展:a.古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b.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c.重农学派的宏观经济思想d.斯密的宏观经济思想e.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边际革命和均衡分析方法f.20世纪初一些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分析和理论的贡献2.凯恩斯革命——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a.30年代初的大危机b.1936年通论发表标志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c.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在战后的影响和演变3.当代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a.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b.现代货币主义学派c.供给学派d.理性预期学派e.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4.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结论:(1)长期中,一国生产能力决定了该国公众的生活水平;(2)短期中,总需求影响一国的产出量;(3)长期中,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胀率,但不影响失业率;(4)短期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选择面临着通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本章重点:1.认识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含义和核算方法;2.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GDP(GNP)、NDP(NNP)、NI、PI、PDI五个总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3.认识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4.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局限性。一、国内生产总值GDP1.GDP的含义: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对GDP的理解:a.GDP是当年经济社会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b.GDP是以市场价值来计算的:c.GDP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即要剔除中间产品的价值或只计算各道工序的增加值):最终产品含义:中间产品含义:GDP计算举例: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增加值棉花808棉纱1183棉布20119服装30(最终产品价值)2010合计693930(增值和)d.GDP是一个流量概念:流量与存量的含义GDP是一国一年当中市场价值量的总和e.GDP既包括物质产品价值又包括劳务价值: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不仅物资生产部门创造价值,而且非物资生产部门同样也创造价值f.GDP是在本国领土上提供的价值:即既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土上提供的价值又包括外国居民在本土上提供的价值,但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外国领土上提供的价值。3.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如果没有对外经济关系,一国的GDP与GNP完全相同(相等)。两者的区别:GDP是以领土(地理)为标准,是一国当年本国公民与在本国领土上居住的外国公民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质总和,而不包括本国公民在外国创造的价值;GNP是以人囗为标准,是一国当年本国公民与(暂时)居住外国的本国公民所提供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而不包括(暂时)居住本国的外国公民所创造的价值。两者的联系: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价值或GDP=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价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价值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价值大于在本国的外国公民生产的价值,则GNP大于GDP,否则GNP小于GDP。二、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GDPGNP等都是广义的国民收入范畴,国民收入的核算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生产法)三种基本方法1.支出法:支出法又叫产品流动法或最终产品法,它是指从对产品的购买出发,把一年里社会所购买的全部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来计算当年经济社会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GDP=Q1.P1+Q2.P2+……+Qn.Pn=ΣQi.Pi用支出法计算GDP包括四个方面:消费品支出:C(包括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劳务支出)投资支出:I(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如厂房设备投资和住宅投资,存货投资即企业存货净变动额:年终存货额减年初存货额)政府购买支出:G(包括物品购买和劳务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支出:X–M(出口值减进囗值)用公式表示:GDP=C+I+G+(X—M)=AE(总支出)2.收入法:收入法也叫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是指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社会一年中各项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加人总,即把劳动所得工资、资本所得的利息、土地等自然资源所得的租金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用收入法来计算GDP,除了各项要素所得收入,还应包括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公司未分配利润以及资本折旧。用公式表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理论上讲,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所计算的国民收入应该是相等的,因为它们都是当年全部产品和劳务形成市场价值的两个方面(即总需求和总供给)。3.生产法:生产法也叫部门法,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社会各生产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用生产法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要把各部门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掉,只计算各部门的增加值。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各部门在GDP的形成中的作用和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状况。理论上,上述三种核算方法计算出的国民收入应该是完全一致的,但实际中往往并不一致,通常要调整误差。西方主要国家一般以支出法作为计算国民收入体系的基本方法。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五个总量关系在西方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有五个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总量指标,除了GDP(或GNP)外,还有NDP(NNP)、NI、PI、DPI

1 / 4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