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以科技创新赋能提升社会治理“四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治理成效。当前,要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成果,为社会治理持续赋能助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感知力、反应力、组织力、保障力。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一)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最根本、最关键、最可持续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这个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从历史上看,现代化的进程总是与科技创新发展紧密耦合,科技创新一直是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力量,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谋划科技创新,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科技强国建设支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新的风险挑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不断加深,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相互赋能,对当今世界产生越来越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正发生着重大甚至根本转变。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正在重塑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伦理规范,政府、社会治理面临新的风险挑战。例如,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就业、法律、伦理、隐私乃至国际准则带来冲击;大数据已成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科学监管能力的新型要素和重要基础设施;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使对大样本人群进行分析鉴定成为可能。从历史上看,科技创新走在社会治理、伦理发展前面,必须坚持“科技向善”的导向,重视新兴技术领域的社会属性,既要审慎包容监管,也要防止陷入“伦理陷阱”而止步不前。(三)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国内外发展环境条件变化新形势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突出强调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制度支撑。科技体制机制是决定国家创新发展水平的基础,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创新体系的比拼。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对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主体、评价等成体系建设和布局,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实施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任务。二、以科技创新赋能提升社会治理“四力”(一)以科技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感知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科学规划建设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强化联合指挥和各方协同,切实提高执行力。社会治理需要敏锐感知“瞬息之变”、及时捕捉“民意信号”。数字化技术可以推动基层治理信息化、便捷化、科学化。一是实现硬件“全覆盖”。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公共数据条块融合、社会数据集纳加工、治理数据共享交换的支撑机制,着力破除“行业壁垒”“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将数字技术高效运用嵌入社区治理中。在社区中全面推进智慧路灯、智慧监控、智慧门禁等传感器及信息传输载体的建设,全方位掌握“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要素,配套建立涉稳涉众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强化数据融合、关联对比,对群发、多发、突发信息做到快速反应、分析研判、及时预警、闭环处置。比如,依托视频云技术,尽力做到资源信息应汇尽汇、应用尽用,汇聚视频监控资源,健全日报、周报、月报、专报工作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辅助。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合肥市瑶海区加快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已建成智慧平安小区591个,录入居民人员信息34.7万余人,车辆信息近13.4万余条。2022年以来,智慧平安小区共发生可防性案件55起,涉及51个小区,其余540个小区实现零发案,极大增强了群众安全感。二是确保软件“一网通”。积极打造数字化政府,按照“一网统管”要求,全面梳理治理要素、业务流程、事项清单,优化核心同类事项、相似事项、重复事项,建设统一目录清单,确保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相同事项基本要素完全统一,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协同合作。推动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和管理融合,厘清事项责任边界,优化事项处理流程,建立健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推动社会治理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为社会治理提供工作基础。比如,通过“一号登录”融合电子投票、智能台账、高空抛物等模块,一键办理高龄津贴、生育登记等业务审核工作,有效提升了社区业务办理效率。(二)以科技创新提升社会治理“反应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实现快速反应和智慧反应需要加快实现智能化,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手段在公共安全、社区治理等领域的应用。一是反应更迅速。通过数据清洗、治理和运营,充分挖掘、发挥数据价值。利用大数据和AI挖掘分析汇聚社会事件数据,从源头预警问题、发现问题、减少问题,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为高效解决问题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研发车辆违停、浓烟火情、路面积水、占道经营等AI视频分析算法,实现APP推送、短信提示、电话联系“三同步”预警,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及属地,促进隐患实时解决。二是反应更精准。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构建,预测和优化社会治理的执行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干预和误判的风险,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比如,大数据分析能够助力精准识别城市治理热点问题并作出快速应对,综合运用多项数字技术的智能化手段能够为精准防控现代社会中的风险提供可行方案。在实践中,合肥市瑶海区全域集成建设智能化视频“天网”,整合共享视频信息资源,实时采集互联网碎片化视频数据资源,利用人脸识别、机器学习技术直接精准寻找、定位重点人员的轨迹和身份,实现智能化侦查研判功能,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2022年以来,为加强居民小区管理,我们在部分小区投放高空抛物、环境监控、智能门禁、智慧路灯等智慧设备,通过监控平台向居民提供查找丢失物品等服务,同时威慑高空抛物等不文明现象,获得居民群众一致好评。(三)以科技创新提升社会治理“组织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着力提升通达性。政府相关部门紧跟科技发展,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高效沟通、提升行政效率、有效统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互联网媒介平台,逐步实现政府事务的公开化,形成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机制,方便群众办事。同时,依托互联网经济发展,全面了解民众权益诉求,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二是着力提升适应性。积极主动适应群众网络时代新需求,通过技术手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运用各类移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探索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拓宽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运用多种科技手段,使社会公众能够不受时间、地点、人员数量等的限制,及时向政府部门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比如,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基层治理生态系统,针对居民需求建立广泛参与的社区网站和论坛,吸引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群众代表等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对社会事务的有效治理和快速处置,提升系统活力,确保多元主体一体发力,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四)以科技创新提升社会治理“保障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一是让服务更精细。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基层社会治理的便捷作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基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努力让人民生活更便捷、更幸福、更有保障。把大数据技术充分运用到政务办理、查询服务、政策法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范围、简化服务流程,为公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精细化的服务项目。二是让服务更高效。针对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建议收集起来,经过数据的归纳、汇总、提炼,借助相关模型进行分析、预测,精准研判、精准对接、精确识别,及时化解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化,让公众更便捷地获取政府信息,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合肥市瑶海区在全区建设智慧养老项目,安装社区组网设备66套,通过老人签到打卡和保存历史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辖区老人的社区活动。为辖区2000余户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免费提供适老化智慧化改造,安装紧急呼叫按钮、红外生命体征探测、门窗感应设备、烟雾报警器、燃气探测仪等。通过智慧养老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远程监测、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等服务,让居民共享科技赋能社会治理带来的实惠和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