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做好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议题的相关准备工作,2月中旬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负责同志及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组织了*次实地调研视察,召开了*场座谈会,涵盖了市相关部门、*个郊区、*个涉农街道、**家农业龙头企业及经营单位。通过调研,进一步加深了对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总体情况的了解。一、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要求,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一是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涉农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全市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分别占比**%和**%,居全省前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聚焦年度生猪生产任务,全市**个新改扩建万头规模猪场**家已投产,比年初增加近两倍。全力落实粮食种植面积***万亩。全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个,其中国家级*个,农业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第*,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全市累计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年销售额达****亿元;培育农业电商主体****多家,建成创意休闲农业景点(区)***多个,“**农业嘉年华”品牌享誉全国。全市涉农贷款余额突破****亿元规模;“**惠农贷”累计放贷**亿元,收益经营主体****户;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乡村振兴,2022年发行相关专项债券***亿元。二是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探索承包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具体实现形式,盘活农民土地权益。建成市、区、街镇三级全覆盖和交易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落实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应进必进”机制,今年来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成交标段****个,成交金额*亿元。深入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个试点村完成股权固化改革,**个村完成股权继承权能改革,*个村探索村社分设试点,我市已基本形成“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户内继承、社内流转”的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模式,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全市共建成*个市级、*个区级和**个镇街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郊区、镇街全覆盖。推动农业加速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多元功能拓展,形成了**休闲农业、**蔬果、**水产、**“五莓(梅)”、**苗木等特色产业。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显著。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美丽乡村和规划布点村全覆盖,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接近**%,农村旱厕全部拆除,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政村全覆盖。截止去年底,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个,*个国家级、*个市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进展顺利,**黄龙岘等**个村先后被授予中国最美村镇(乡村)、中国最美田园荣誉称号。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用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在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100%覆盖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探索推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路长制”;全市镇村公交开通率实现100%通达,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达省5A级水平。积极打造美丽庭院示范片(带),推动建设****户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农户参与比例达**%。四是农民增收致富成效明显。聚焦推动农村低收入群众长效脱贫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加快培育农民收入增长新动能,加快构建农民收入增长保障机制,不断增进民生福祉。2020以来,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年均近两位数增长速度,农民收入保持了高于全省平均增幅、高于全市经济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同比增长*%,增幅位居全省第*。大力推进开展结对帮扶,市级领导每人挂钩帮扶一村一户,市级部门及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与“百村”挂钩对接,做到全覆盖。截止去年底,农村低收入人口(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为标准)和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以村级集体年稳定性收入100万元为标准)已全面实现清零。今年又对年稳定性收入低于150万元的**个经济薄弱村和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万元的***户低收入农户长期帮扶。全面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同标同轨。五是现代乡村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行政村实现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村(社区)全面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以上的矛盾纠纷能够在街镇、村居得到化解,村(社区)网格化治理覆盖率达100%。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满意率达**%。全市共建成**个全国文明村镇,**个省级文明村、*个省级文明镇,区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的来看,我市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距离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进一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虽然近年来我市郊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村地区与城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农民增收形势较为严峻。与国内发达地区比,与省内苏、锡部分先进郊区比,经济总量还有差距,经济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同时,各郊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也导致各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平衡。二是农业产业融合度不高。农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成熟,优质、特色品种供给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新型经营主体不多,适度规模经营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造船水运、建筑、水产养殖等传统富民产业转型升级不快,规模优势和品牌效益显现不够,农业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不够成熟。三是农村资产资源有待盘活。农村综合改革步伐系统性不强、协同性不够。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不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还不健全,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还不彻底,农村集体和农户个体的资源价值还没有显现。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农村地区人才缺失、资源缺乏现象比较突出。四是农村公共服务仍有短板。城乡之间、镇街之间公共服务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相比城市还有不少距离。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的渠道还需进一步打通,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交通建设,财政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差异化、特色化不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不到位的问题日益显现,运营维护等长效制度仍需健全。三、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的建议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扭住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推动乡村加快实现全面发展、全方位振兴,奋力走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一)以综合改革为引领,推动城乡区域发展。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一是将富裕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出发点。通过繁荣乡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完善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是完善政策资金保障。在土地供给方面,重点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优先用于农业农村发展。在资金供给方面,完善“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扩大“**惠农贷”覆盖面和贷款规模。在人才供给方面,加快构建人才向乡村流动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返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一线创新创业。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和非农产业发展。支持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点镇街工业园区创新和转型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为农民就业提供岗位支撑,促进农民获取租金和薪金收入。四是大力发展郊区经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积极推动农村“三块地”转化为农民可经营、可收益的资本,逐步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继续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向品牌要效益、向科技要潜力、向融合要空间,重点在做优做强农村产业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强“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供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支持力度。推动现代种养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发展,增加“宁”字号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二是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深度加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互联网+”,建立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使农产品在流通环节更顺畅。积极推进冷链仓库、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产得出、保得住、卖得好。三是进一步提升乡村新业态发展水平。以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和乡村民宿业,创新乡村民宿发展政策,协调推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型业态发展。破解设施农业用地难题,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现代农业投入,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道路,提高农业效益。(三)以优先保障为支撑,做好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引导资源更多地向农业农村流动。一是在“聚焦投”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各级财政支农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强化农业农村用地保障,破解“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二是在“适度引”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综合运用奖励、补贴等多种形式,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扎实开展农业农村融资需求对接,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金融支农服务水平。三是在“完善保”上下功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正常调整机制,在实现农村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就业、低保、养老等制度并轨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失劳失能低收入农户的保障力度,稳步实现更高水平的“两不愁、三保障”;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急重病灾救助,努力构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长效机制。(四)以城乡融合为引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发展,重点要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持续推进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管护运行机制。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化设备下地之间的衔接配套,抓好基础设施的城乡统筹、城乡联网,充分发挥整体效益。二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农房改造和道路绿化两篇文章,推进景观示范路以及靠近集镇、美丽乡村片区、旅游景区等乡村道路绿化美化工作,打造长三角最洁净美丽乡村。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管护利用水平,坚持因河施策、一塘一策推动河塘治理。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将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服务水平作为改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优先选项,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待遇。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对没有达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