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纪律”方面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部分工作人员对待群众态度冷漠、敷衍,缺乏主动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没有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比如,有时自觉不自觉地与群众感情有所疏远,没有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从政用权唯一评判标准;往往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嘴上多而落实到行动中少,对民生问题的解决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对群众的诉求,缺乏应有的敏感性,觉得群众反映的问题带有共性,对个案分析把握不够,导致未能及时处理解决。(二)工作作风不实,标准低、效率低。在处理群众事务时,存在拖延、推诿等现象,导致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比如,日常抓分管工作,有时只注重结果,没有太多关注过程和细节,缺乏落实情况的监督指导和跟踪问效,致使一些工作落实不够理想;推动工作按部就班,想问题、做决策顾虑较多,开拓创新少,就工作干工作多,主动落实少,研究情况多,解决问题少;落实工作习惯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推诿扯皮,怕担责任;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时敷衍了事、应付交差。(三)为人民服务思想树的不牢,服务意识不强。与群众沟通交流渠道不畅,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给予回应和反馈,导致群众诉求得不到解决。比如,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还不够,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随着阅历增长、环境变化,不自觉地在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认识出现模糊,潜意识中在处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上出现偏差,造成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为民解难事、办实事上还不够有力有效;平时深入基层一线“解剖麻雀式”调研少,掌握实际情况不全面、不细致,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多;对来反映问题的群众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不够,有的将咨询问题转交给相关部门,未能做到全程跟踪到底。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学习抓的不紧,理想信念动摇。理论学习时紧时松,缺乏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经常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借口不能按时参加集体学习,有时即使参加了也是心不在焉。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理解不够深刻、把握还不到位,导致理想信念松懈的问题逐渐显现。(二)思想觉悟不高,党性修养不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对一些具体问题上敏锐性不够强,讲政治的具体能力不够高。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有求稳思想、思前想后、患得患失。不注重思考工作中的问题,工作一忙,有时会出现急躁情绪。静下心来思考入党初心使命不够,仅满足于干好本职工作,经常性的党性锻炼不够主动。(三)厚植为民情怀不高,宗旨意识有所淡化。日常与群众打交道深入沟通交流少,沉下去进村入户的次数也不多,导致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动性有所降低,对群众的所思所想了解不够,对群众的困难诉求解决帮助不够。思想上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但由于长期在机关工作,对帮扶联系村群众所思所盼了解不够,帮助不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三、整改措施(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持之以恒学原文、悟原理、读原著,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自觉做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强化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提升服务能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头践行群众路线,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谈话,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坚持求真务实,端正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勤勉敬业、担当作为,以身作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聚焦到抓落实上,让抓落实成为常态。敢于直面矛盾,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面对重大挑战、肩负重大责任、面对困难矛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