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习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及其重大意义民族团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及其重大意义(民族团结)(2024年6月20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特别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紧密结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一系列原创性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和民族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开辟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使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相关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基于对“原创性贡献”的不同理解,学术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有不同的阐释。我认为,“原创性贡献”指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和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创性贡献,即首次提出的最能体现其思想核心要义的新范畴新理念,构成新的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一)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论断。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从多维度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特别是对民族共同体思想作出原创性贡献。1.“四个共同”“四个共同”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共同体理论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高度凝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进一步指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因环境多样性而呈现丰富多元形态。秦汉以后,中华大一统的思想逐渐形成,中原地区文化持续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交融,经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各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中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彼此借鉴,是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赋予了伟大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多元一体基本特征的民族实体,是一个历史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出了多元共创一体、一体凝聚多元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形成过程。正是在多元一体格局中,我国各民族得以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祖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中华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这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还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所在。2.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尽管是近代才出现的,但是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几千年来早已存在。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特别是中国自秦汉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的本质属性,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我国历史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千百年来,神州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共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充分彰显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命运共同体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56个民族更是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各民族只有继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心同德,才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正是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指引下,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事实反复证明,这条正确道路也是建设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之路。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2021年8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些宝贵经验和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服从党的中心任务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有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才能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才能使各民族为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祖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中华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而倍感自豪,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而倍感自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基石。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立国的根本原则。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号召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