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精致城市建设的调研与思考小县城大战略,郡县治天下安。当前,在城市极化效应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县城正面临着大城市在人口、资源、产业吸纳等方面的全面“挤压”。面对城市极化的挑战,县城并非无路可走。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县城逆境求生,甚至逆境求胜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就xx县来讲,唯有抢抓机遇,主动适应和融入国家战略,走特色精致、错位发展的道路,才能在城市极化的狭缝中实现“求生”与“逆袭”。一、县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从调研情况看,当前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小县城发展的最大挑战与困难。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xx县周边的市,每年外来就读学生接近30%,外来就医的人群超过40%,外来购房的人群超过50%,“虹吸效应”非常明显;截至2022年底,全县常住人口仅9.62万人,成为全省人口不足10万人的5个县之一,县城常住人口不足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40.14%,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为13.89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仅4.6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小县城”,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更为突出。第一,产业支撑不足,聚不拢人。xx县紧紧围绕“三大园”建设,推动光伏产业、特色错季水果、四季康养产业迈出新步伐,规模效应日趋明显。但xx县一产过重、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善。产业发展仍不充分,优势产业不突出、产业集中度低,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弱,产业链短,甚至可以说没有产业链。农产品附加值极低。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商物流、农旅融合等县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产业,存在产业园区建设滞后,网络、物流等配套设施不足,资金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形成产业聚集人口的规模效应。对于xx县大多数农村人口而言,进城和长期务工的首选并非近在眼前的县城,更多趋向的还是山遥水远的大城市。第二,县城建设滞后,留不住人。在当前财政实力不足、融资渠道偏窄的情况下,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县城面临城市功能老化、基础设施薄弱、区域风貌特色不足、人居环境与公共空间品质不高、智慧化程度低、精细化管理不够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县城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同时,xx县城定位相对不高、县城能级总体偏低、区域辐射引领的带动能力偏弱,县城建设特色不够鲜明、品位不高、文化标识不强等短板弱项明显。县城宜居度不高,对人口的黏度降低,更多的人只能到外择地而居。第三,公共服务不优,引不来人。由于受财政供给能力不足的限制,县城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医疗保障、基础教育、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难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需要。xx县教育总体水平排名xx州末尾,全县仅有1家托育机构,大量优质生源外流到毗邻地就学;老百姓看病大多都跑攀枝花、xx;“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旅游要素构建方面缺失,服务业散小弱,县内没有一家四星级以上酒店、无高品质民宿、无知名特色饮食、“只晒阳光不康养”等情况,进一步减弱了县城对人口,特别是旅居者和年轻人、年轻家庭的吸引力。二、县城发展的机遇和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看到困境和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xx县城人口少,承载空间大,独特的区位、资源、生态、产业优势完全具备打造精致县城的优越先天条件,更要看到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战略部署。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口在县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抓手在县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点也在县城。第一,乡村振兴的机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将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国家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要素流动的障碍,打造城乡互联的新格局,把县城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龙头,凸显了小县城连城带乡的特殊优势。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进县城建设,既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又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在全面乡村振兴中推进“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给县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机遇。2022年5月以来,国家出台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首个中央层级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政策性文件,标志着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意味着大量的资金项目将会向县城倾斜。《意见》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方面,提出了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三权”、健全省以下的“人钱挂钩”“人地挂钩”等政策。也就是说,全面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后,外来人口与城里人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资源,同时解决了农村人口进城后对土地的后顾之忧,对农村人口进城增加了保障和吸引力。《意见》把培强做大县城产业提到了重要位置,明确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可以预见,国家将重点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夯实县城产业基础,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也明确提出,要把大中城市,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的一些功能向县城、向周边地区进行疏散,也为小县城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三、县城建设发展定位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从xx县来看,提升城市品质,就是要突出“灵秀阳光城、彝韵映xx”的城市风貌定位,打造“有弧度、有色度、有温度、有厚度”的精致县城,让山水的灵秀之气浸润城市,让彝韵的绚烂文化洋溢城市,让宜居的精致空间遍布城市。第一,在空间形态上彰显山水之美,着力打造有弧度的小县城。xx县城,北面和西面环山,周围地势多为低丘缓坡,相对高差达120米,永定河蜿蜒穿城而过,县城跨河发展、山水秀丽、地貌丰富、依山傍水、大开大合,县城整体风貌特征十分鲜明,凸显出自然的优美弧度,是一座望得见山、看得到水、具有灵秀之气的阳光之城,为建设精致县城留下得天独厚的自然本底。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倍加珍惜、精心呵护大自然赋予的这片秀美山水,不急于求成、不搞大干快上,更不搞大拆大建,避免改造地形,挖平山体。要有序控制建筑高度,有地形的区域建筑布局应依山就势,在平地区域应尽量避免建筑同高,设计起伏有序、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不遮挡优美自然山脊线,显山之沉稳、露水之灵动、展城之文韵,形成“屏山入城景,一湾展城韵”的立体空间格局。第二,在景观节点上彰显多彩之美,着力打造有色度的小县城。xx地处黄金纬度线——北纬26度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37%,空气洁净度高,全年空气质量指数均为“优”。xx的底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最好的发展路径是绿色崛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思想,大力开展“绿美xx”行动,推进绿化、美化、彩化、香化、亮化“五化”建设,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着力增加绿量,让群众开窗见景,出门见绿,适度增加有色植被及花卉“补色”,让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完美呈现。要持续完善美化亮化工程,加强视觉效果和灯光层次,不断提升县城颜值。城市建筑色彩要坚持整体延续“青瓦青灰墙”的现状,同时通过暖色基调营造阳光城的活力氛围和康养地的温润气质。第三,在宜居宜业上彰显幸福之美,着力打造有温度的小县城。xx是“中国阳光城”,年平均气温18℃,光照丰富、气候宜人。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让老百姓就医就学更加方便,生活更加舒心,让城市更有温度。大力实施城镇人口“七大聚人行动计划”,让县城人气“旺”起来。深入推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一体化的教育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良好的教育。持续推进健康xx建设,深化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走“五院共建”“特色专科”“一院一品”“医养结合”的差异化发展路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深入推进法治xx、平安xx建设,建设“全省最安全县城”,确保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走在全省前列,坚决守好“云南北大门”。要海纳百川、开门迎客,打造一支“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金牌店小二”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来xx,投资xx,留在xx。有温度的县城,美食也是一个重要体现,要大力培育扶持川味美食品牌,建设特色饮食文化街区,让四川人到xx还能吃到地道的家乡菜,让云南人在xx就能吃到正宗的川味,全面打造巴蜀休闲地、滇川夜明珠,繁荣县城夜经济,让县城烟火气旺起来、人气聚起来。第四,在城市形象上彰显人文之美,着力打造有厚度的小县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xx文化悠久、底蕴丰富,穿越5000多年的岁月沧桑,菜园子新石器遗址、维的“石棺藏墓群”见证了新石器文明,从汉魏南北朝以来就是滇蜀往来之大道,是知名的“彝绣之根、赛装之源”,全县有省、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39项、文物保护单位40个,诸葛方山、直苴赛装、苴却古砚、彝族刺绣4张文化名片大放异彩;新中国成立前通过“西祥公路”大力支援前线抗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举全县之力支援攀枝花“三线”建设,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要注重保护、挖掘、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基因,提升文化价值,塑造xx辨识度,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古树名木等的保护传承,对“中山楼、xx县抗日救国阵亡将士纪念碑等县城8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并活化利用,充分挖掘“三线”建设、成昆铁路建设等红色文化,加快xx烈士陵园提升改造,推进“三线”建设展览馆、xx方志馆、图书馆建设,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四、xx县城建设发展路径和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光鲜亮丽,小县城有小县城的精致美,在同等的机遇面前,每个县城都可以创造各自的幸福与美丽。就xx而言,对外要主动融入滇中、攀西、成渝经济圈、城市群,做“小卫星”式县城,承接大城市外溢资源,实现绿色崛起;对内要放大比较优势,在夹缝中实现错位发展,成为“小恒星”式县城,形成对周边县(市)的资源吸纳和聚集,发展壮大自己。具体来讲,就是走“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小而强”的路子,推进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建设,在精致和内涵上下功夫,让“精致”成为xx县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第一,小而精,精在规划。坚持精致规划、精心建设,不求“高大上”,但求“小而精”,避免“千城一面”“摊大饼式”的简单复制、无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百年大计,必须用一张“好蓝图”来做高位牵引,要以工匠精神高标准对县城总体规划、城市设计、重点风貌进行精致规划,谋划好发展蓝图,梳理好发展空间,管控好城市风貌,实现“规划合一”,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更新方式,对重点街区、地段、绿地、永定河等重要节点进行精心建设,从人行道到机动车道,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路缘石到绿化带,从路边摊到广告牌,每一个部位都要精雕细刻、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要突出城市记忆、xx特色、彝族特点,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形态,实现山水可望、乡愁可寄、文脉可寻。第二,小而特,特在智慧。坚持精细管理,精品服务,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打造县域智慧城市的示范样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城市管理痛点、堵点、难点,精细化、网格化、智慧化、高质量抓好城市治理,努力实现把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打通城市管理的“最后一米”。要善用大数据思维,推进“智慧xx”建设,在已建成的智慧农贸市场、智慧养老、智慧综治、智慧城管、智慧公厕等基础上,加快推进智慧党建、智慧水务、智慧环保、智慧食堂、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各项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各平台资源协同整合,建设“城市大脑”,一脑治全城、一屏看全城、一网办政务,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城市管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