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研讨话上的讲话:绿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指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内在联系,为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一、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坚持绿色发展,摆脱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其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自然条件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明了自然条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自然条件作为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参与了使用价值的生产,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人与自然的这种共生关系意味着,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必然会降低自然力,阻碍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条件,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增加自然条件存量,提高自然生产力,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呈高发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绿色发展要求逐步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绿色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基础还比较薄弱,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新征程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是符合绿色发展方式的发展,是绿色生产力。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改变通过一次性从大自然索取物质和能量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改变传统粗放型、外延式的生产力发展模式,从而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还要看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绿色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绿色产业蓬勃兴起,绿色化已成为最富前景的发展领域之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绿色产业,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要求。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就是要探寻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自然条件的再生产融入生产、生活过程,使生态循环与生产循环能够按自然规律与人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厚植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底色,实现马克思提出的“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一)打造绿色生产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绿色生产体系可以借助智能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实现对产业绿色化、低碳、可循环的改造,工业大数据的收集与共享、设计和生产精度的提高、物流的优化,实现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相互融合,在各个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库存,更精准对接物资供需、减少能源与材料的使用。因此,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二)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开发利用是产业革命的基础,工业革命伴随着能源转型。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能源变革中,可再生能源将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能源基础。建立在信息通信系统基础上的智能电网是可再生能源革命的基础性平台,智能电网允许能源的交互生产和消费,能源的智能化分配实现了能源使用过程的经济化。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推进能源革命,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并举,确保发挥兜底保障和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作用;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三)完善制度体系。要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在自然条件的供给中发挥政府对自然条件的管理作用,引导市场力量的参与以提高自然条件供给的效率。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发挥市场的导向性作用,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激励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提高自然条件供给的灵活性与效率。三、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活领域的深刻革命。生活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绿色生活方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需求侧的力量,一方面绿色生活本身可有效降低能耗、物耗,还可倒逼生产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绿色生活方式还塑造了具有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劳动者,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一)倡导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生活方式建立在绿色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之上,绿色生产方式提供了低廉的绿色低碳消费品。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3D打印、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再利用和维修经济可取代计划报废和用后即丢弃的产品使用方式;个人信息通信技术设备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需求可以通过无形服务得到满足,非物质性消费越来越多,如在线交易、在线教育、在线咨询等;共享平台使得人民可以通过通讯来共享物品,鼓励多用户分销模式。绿色生产技术有效减少了满足个人消费需求所需的材料和能源数量,催生孕育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二)强化社会环境意识。数字经济时代,一个突出现象是,消费者的“产消活动”使得平台得以收集消费需求数据进而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放大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促使人们产生不必要的消费。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使人民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促使公民坚持节约优先,确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理念和幸福观,适度消费,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节约、集约的文化和行动自觉。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再生产品,绿色环保家具、建材等,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有负面影响的生活行为,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三)推动公共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绿色生活方式还涉及公共生活方式的转变,如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公共交通等,这需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加大供给智能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如通过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绿色低碳可循环改造,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从而提高资源产出率;增加充电站和充电桩供给,促进新能源车消费;通过智能化绿色化公共交通工具的供给,引导居民绿色出行,让人民在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人类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