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33~134页)1.(2011年宁夏会考)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解析:A在启夺得王位之前,中国古代采用的是禅让制,但是从启夺取王位开始,王位世袭制便取代了禅让制,故答案为A。2.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解析: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分封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如“封地”“封国”等,根据这些词语即可判断,这些姓氏与中国古代的分封制有密切联系。3.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B这段材料实际体现了寻根问祖的现象,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影响,故答案为B。4.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解析:D本题综合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这两者构成奴隶制社会政治制度的主体,维系了奴隶主的正常统治,但保证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则说法错误。5.(2011年皖中四校模拟)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解析:B“新制度”指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权力的高度集中,权力的高度集中,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6.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④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B本题考查秦朝中央官制。太尉负责军务,但实际并未设置,故③错误。7.(2011年浙江会考)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解析:A注意抓住这个变化,“封建亲戚”体现的是分封制,“裂都会而为之郡邑”体现的是郡县制,因此这个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分封制的废除。8.(2011年江苏会考)《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解析:A注意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即“分天下为郡县”,据此即可判断,秦代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9.(2011年连云港检测)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分封制D.行省制解析:B据题干信息:“县、邑、侯国”等可知西汉永始四年前后在东海郡亦有侯国存在。故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国并行制。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将兵权收归中央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派文官任州的长官D.设三司使管理财政解析:C做好本题关键是读懂材料意思。意为:宋太祖认为五代时地方割据严重,民受其害,所以选择文臣做地方官。据此,即可判断措施是C。11.《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B.设置枢密使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解析:D从材料看,元朝疆域空前扩大,为了有效统治地方,元朝统治者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在地方设立行省,对地方实行有效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12.(2011年南昌检测)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解析:A该题是一道补充说明式选择题。B、C、D三项表述的相同之误在于都带有“世袭”或“门第”。须知科举的推行,打破的就是“世袭”“门第”的选官制度。1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解析:D据材料推断A、B两项属于史实,C项属于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即史论。只有D项属于史识。14.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建立“中朝”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代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解析: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宋代通过设置三司使而非枢密使来分割宰相的财权。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5.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解析:B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了宰相、大臣的权力日渐下降而皇帝的权威不断上升。16.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①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④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C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并非越来越完善,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也并非越来越大,故③错误。17.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和相权势力的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解析:A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故选A。18.(2011年河南会考)如图是军机处的内景图。它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宋太祖B.明成祖C.康熙帝D.雍正帝解析:D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需房,后改名军机处。19.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解析:D该题是一道反向选择题。A、B、C三项的表述均正确,D项表述错误。四幅图片反映的分别是秦、唐、明、清四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2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机构的不断变革是以分散相权、分化事权,采取措施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34页)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4分)(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有哪些?(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6分)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中心问题,考查与其相关的制度、背景、特征、评价等。第(1)问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名称。至于该制度的特征,可根据关键信息“封建子弟”“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紧扣史料,逐条列举。第(3)问可抓住“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都必须通过任命”等关键信息组织答案。第(4)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答案:(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6分)(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4分)(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4分)(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另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6分)2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提取图一至三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10分)(2)图四所示政治制度是什么?图四到图五说明了政治制度有何重大改变?这反映了怎样的演变趋势?(10分)解析:本题通过多幅图片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第(1)问要从图片中获取关键信息,如“诏”“丞相”“郡”等来归纳,据此可知秦朝实行了皇帝制度、丞相制度以及郡县制等;积极意义要从当时和后世两方面来归纳。第(2)问图四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判断出是三省六部制,而到图五丞相被废除则是在明朝;从秦代设置丞相到明朝废除丞相,体现了相权削弱,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1)建立皇帝制度;(2分)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2分)地方废分封、置郡县。(2分)意义: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