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问题为导向,改革全面发力,不惧矛盾的漩涡,直面问题的症结,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险隘,完成了一项项艰巨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遗余力地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改革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幅提升、动力持续释放、民生稳步改善、文化积极向上、生态不断好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我们要眼睛向下,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新时代的十多年,我们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发展了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今天,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普惠包容、合作共赢,携手共促开放共享2的服务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动力。”新时代的十多年,我们聚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实现了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内在要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新时代十多年来,我们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3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十多年来,我们聚焦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养老托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长足进展。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只要我们始终不忘党的性质宗旨,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就能够形成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新时代十多年来,我们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一手抓改革文件出台,一手抓改革举措落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化试点,制定实施了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改革举措,形成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齐头并进、互相支撑的良好态势,为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注入强大动力。我们积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自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以来,云帆遍挂、大潮奔涌,开创了以改革开放4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在总结宝贵经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坚持守正创新”是必须贯彻的一个原则,这正是改革开放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的重要原因。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设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强调把创新贯穿改革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以此为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特别是将实践中已经见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坚持、扞卫进而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段勇毅向前、攻坚克难的历程。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只有回答好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政治问题,才能把准改革脉搏、开好改革药方。“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彰显始终如一的战略清醒和政治定力。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最根本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将党的全面领导融入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治理、高校领导体制、群团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全过程;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立场坚定,思路清晰,坚定不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5进”,见证开拓进取的改革魄力和发展胆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全面深化改革蹄疾而步稳。从以河湖长制的小切口谋划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棋局,到在科研领域实行“揭榜挂帅”制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从以简政放权的减法、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好促进国内大循环……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引领变革性实践、形成标志性成果,让各领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昭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致力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时代中国坚持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定能在守正中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