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农业农村深化改革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乡村振兴越往前推进,越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农村改革的战略部署,必须加快推动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攻坚突破、落地见效。一、聚焦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没有良好的产业,农村的发展必然面临资源难聚、农民难富、人才难留的困境。当前应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构建新型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调优生产关系,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着重在健全粮食稳产增产机制上下功夫。粮食安全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极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标准地改革,推动粮食生产扩面提质增效,确保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着重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上出实招。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智慧农业、高端农机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的集中攻关,推进设施农业数字化、智慧化改造,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三是着重在打造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上见成效。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应重点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新型集体经济+”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通过产业化的纽带将小农户联结成为和衷共济的产业共同体,破解种养不规模、标准难统一、农机难推广、要素难集聚等瓶颈问题,更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带动农户共同迈向现代化。二、聚焦提升文明善治水平,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这是关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的重要论述。实践工作中,应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创新乡村文明建设、基层治理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代要求有差距、基层治理能力还不够强等现实问题,实现乡村治理的全面提升。一方面,积极涵养乡村文化。乡村振兴,不仅要盯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硬件,更要注重农民精神风貌、乡村文明风尚等软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群众切实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用好红色文化讲堂、村史馆、村民大舞台等文化文明展演平台,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入乡村。另一方面,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完善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切实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提升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网格化“治理+管理+服务”模式,将治安维稳、矛盾化解、便民服务等功能集成到网格,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三、聚焦党管农村这个核心,探索基层党建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强政治保证。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动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发挥好党建的统领作用。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党组织+”工作模式,选优配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全面提升党组织对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务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落实党的政策、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核心作用。建强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队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应不断创新干部队伍培养选拔机制,选好育强镇(街道)、村(社区)班子队伍,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骨干力量。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矩阵。针对当前不少地区存在的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的现状,按照“大带小、强带弱、富带穷”的原则,推动村党组织开展“跨村联建”,探索强村带动、产业拉动、项目牵引等模式,创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打造党建引领、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集体经济发展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