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礼,lǐ,(1)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2)同本义。1.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典~。2.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3.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4.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5.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姓。关于“礼”的名言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释名》三王、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楂梨橘柚,虽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也。——《庄子》不学礼,无以立。——《论语》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经》信而礼之。——明·顾炎武《复庵记》礼者,礼经也。——《礼记》敬贤礼士。——《资治通鉴》人而不仁,如礼何?——孔子历史典故1、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2.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zuo)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3、张良拜师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五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遵照老翁的指示,五天后天刚亮,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已呆在那里了,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五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了五天,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五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并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十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十三年,你到济北,灸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等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高兴极了,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启示:拜师学艺,一定要虚心,态度诚恳,百分百尊重老师,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师傅的真诚相授!6、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礼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矛盾。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孟子讲礼儒家用礼来区分社会等级,孟子讲礼也不例外。但孟子把礼比喻为大门,以为人际交往中的任何人,无论地位高低,都要像出入必须经过大门一样依礼而行,不能有例外。为了强调这一点,他两次讲述了这个故事:齐景公去打猎,用羽毛装饰的旌旗召唤猎场管理员,这位普通的管理员知道国君此举不合乎礼仪,所以坚决不从召唤,气得齐景公准备杀他。孟子以为猎场管理员不听从违反礼仪的召唤是值得赞扬的,并表示应当以“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即不惜牺牲生命来予以坚守。这里蕴含着人际交往规则以人格平等为原则的合理因素。孟子推崇礼治,但以为要与法治相结合,“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即为政不能只有以德教为主的礼治,也不能只有以刑罚为主的法治,因为两者都有像圆规、曲尺、墨线那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这样的礼法结合体现了德治和法治不可偏废的合理因素。礼的价值“礼”恭敬尊重礼仪文明儒家所重视的并不只是礼的外在形式,而是体现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这种功能和意义简单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别嫌明微”,也就是明确不同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人之间一些必要的区别,以避免出现嫌疑和尴尬的场面,从而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二是表达“恭敬”、“辞让”之心,让人们有一种适当的形式,互相谦让,互相表达恭敬与尊重。三是“礼之用,和为贵”,通过在政治、宗教、社交、家庭、娱乐等不同场合人们必须遵循的各种礼节、仪式,并配以音乐,来融洽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睦安定。不可否认,在封建时代,太多太繁的礼也会束缚人的手脚,限制人的自由。但是礼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人对人的恭敬与尊重,协调人际关系和睦,倡导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这些功能和作用,当代社会也仍然需要。关于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义”和“礼”也存在着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资源。义者,宜也。义作为社会应当如此的价值准则,在孟子那里,包含着对自由、公正的思考。孟子特别强调仁与义的紧密关联,形象地把前者比喻为住宅,后者比喻为道路,意在指明义是培养仁德的“正路”。然而,有些人却不愿意选择这条正路:“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这从反面说明,“义”与主体在达到仁德的道路上的自由选择相联系。孟子指出,对于仁义礼智的追求体现了人性的本质,在这方面不受外来的必然性之“命”的限制,主体具有自由选择和活动的天地,“有性焉,君子不谓命”。然而,在口耳眼鼻等感官欲求的满足方面则是完全取决于必然之命,“有命焉,君子不谓性”。孟子还说:“羞恶之心,义之端。”羞恶之心即对恶德劣行感到耻辱。就是说,“义”作为人们行为的道路,尽管有着自由选择的空间,但不能突破无耻的底线,“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上述孟子论“义”而涉及对自由的思考有其合理性:自由是有边界的,是以知耻为道德底线的,人们要有选择的自由,但不可无视必然性的制约,不可无所不为的无耻。这些在现代自由观念中应当予以重新激活。对于公正,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所有人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圣人与我同类”,“尧舜与人同耳”,因而虽然每个个体在能力、品德、地位上是有差异的,但就人的本质是共同的这一点而言,所有社会成员具有同等的价值,因而社会必须公正地分配给每个成员生存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上述“制民之产”的设想正体现了这一点: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获得能够温饱的生活资源和接受基本教育的社会资源。这里将人之为人的价值层面上的一致,作为社会公正的内在根据,显然有着转化为现代公正观念的可能。孟子之礼则蕴含着平等、法治的精神。儒家用礼来区分社会等级,孟子讲礼也不例外。但他把礼比喻为大门,以为人际交往中的任何人,无论地位高低,都要像出入必须经过大门一样依礼而行,不能有例外。为了强调这一点,他两次讲述了这个故事:齐景公去打猎,用羽毛装饰的旌旗召唤猎场管理员,这位普通的管理员知道国君此举不合乎礼仪,所以坚决不从召唤,气得齐景公准备杀他。孟子以为猎场管理员不听从违反礼仪的召唤是值得赞扬的,并表示应当以“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即不惜牺牲生命来予以坚守。这里蕴含着人际交往规则以人格平等为原则的合理因素。孟子推崇礼治,但以为要与法治相结合,“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即为政不能只有以德教为主的礼治,也不能只有以刑罚为主的法治,因为两者都有像圆规、曲尺、墨线那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这样的礼法结合体现了德治和法治不可偏废的合理因素。“礼”之原则“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遵守”原则: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自律”原则:交流双方在要求对方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带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快乐无限。带给别人一个温暖,别人给你灿烂心情。带给别人一片真诚,别人给你深深思念。送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走进礼仪之窗,沐浴文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