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党课: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要求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深刻认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支撑。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低迷,我国尽管全国经济大局总体回升,但一方面受国际经济大势影响,另一方面仍然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因此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例如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等。为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调整演进,科技自主创新是关键引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各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既有助于补齐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短板、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有利于为市场带来活水,带动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的重要支撑。(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两方面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关键环节。一方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稳固国内循环基本盘的关键环节。当前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难以持续,必须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保障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自主与安全可控,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科技支撑,稳固国内循环基本盘。另一方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是确保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环节。只有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雄厚的竞争力,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劲吸引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全球竞争与合作中,掌握更大主动权。(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必然选择。以史为鉴,历史上科技领域的每次革命性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国际格局的重大调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多个前沿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不断深入,各国竞相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围绕未来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敏锐把握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面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战略谋划和快速响应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领域和新赛道。二、准确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一)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以科技进步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带来生产力诸要素的提升拓展与优化组合,进而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因此新质生产力要素系统包含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劳动工具等方面的不断革新,以及新业态、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断构筑和完善,必将加速经济社会发展与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二)科技创新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包括高水平科技自立和高水平科技自强。高水平科技自立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提要素,其核心在于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在更高水平上自给自足和自主可控,在创新发展中确保包括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以及军事、文化、社会安全等各领域的国家总体安全。高水平科技自强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要素,其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尤其是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综合来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努力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提升我国关键产业领域的科技实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提升我国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由上可见,科技创新构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素。(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石。首先,新质生产力依托技术革命性突破得以形成和发展,必须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基石,通过原始创新以及颠覆性、引领性创新,牵引带动整个社会的创新系统、创新类型和创新主体发生相应变化,推动生产力诸要素升级迭代与优化重塑,实现以点的逐个突破进而带动面的系统提升,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推动新模式、新业态等纷纷涌现,提升生产效率,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最终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撑与引领。(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迭代提升的催化剂和试金石。首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更严要求和更高的目标愿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水平”是一个相对概念,其目标体系需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跃迁而不断提出更高目标和更严要求,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不断向着更高目标和更高水平迭代提升。其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对人才培养尤其是实践型、综合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反哺作用,从而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强大的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支撑。最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催化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和变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科技创新体系的功能、结构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在技术革新、技术应用以及产业发展进程中,对科技创新的模式和体系提出系统性要求,也为创新主体、创新生态、创新组织以及协同创新模式提供了实战锻炼的机会,从而促进创新主体和创新模式的进一步发展革新。三、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紧扣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强化科技工作整体统筹。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好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战略规划计划统筹,对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中长期和年度工作安排等作出科学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大统筹力度,加强科技资金、人才队伍、科研基础设施的统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强科技政策统筹,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细化实化为具体政策举措,形成系统完整的科技政策体系。(一)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聚焦重大创新领域,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完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体系,建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履职尽责、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更大范围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科技基础。(二)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从根本上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形成以场景带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的新模式,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向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加快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形成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三)提升区域创新辐射带动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更多地方加快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发挥三大国家科创中心引领作用,汇聚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促进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创业生态。完善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产业对接和资源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和区域协同。(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扎实推动科技评价、奖励和激励改革举措落地。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培养造就一支心系国家、服务人民、勇攀高峰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在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五)构建高水平科技开放合作体系,汇聚全球创新发展资源。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以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国际合作基础。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把我国科技实力转化为全球创新治理的影响力,提升在全球创新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构建全球领先的新技术、新产业标准体系,推动更多的中国产业技术标准成为全球通用标准。加快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