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省直机关工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六个一”要求,坚持“书记抓”和“抓书记”,多措并举推动省直机关全面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随着机关党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机关党建责任制的落实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紧紧围绕“落实机关党建责任”这一主题,总结了省直机关工委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机关各级党组织在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方面的薄弱环节,综合施策、精准治理提出了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对策建议。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以“7·9”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断强化“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进一步明晰党建工作责任主体、细化责任目标、完善责任内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取得实效。一、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的工作实践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六个一”要求为抓手,持续用力、常抓不懈,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落实,切实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到实处。(一)健全体系,明确职责定位,凝聚工作合力。结合省直机关实际,制定《省直单位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工委10条指导督促措施、党组(党委)8条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机关党委9条协助职责和党支部8条具体落实职责,形成了工委统一领导、党组(党委)负总责、机关党委协助推进、机关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环环相扣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每年制发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年度重点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聚焦扭转“机关党建仅由机关党委来抓”的工作状态,推动省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兼任机关党委书记达到100%,党组(党委)主要负责人抓机关党建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二)强化督导,激发制度功能,推动责任落实。全面推行机关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考核制度,在推动机关党委书记述职的基础上,指导督促基层党支部书记向上级党组织述职,以述领干、以考促抓,推动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明责、履责、尽责。将执行党内法规制度情况作为机关党建工作专项督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注重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结合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统筹开展机关党建法规制度“立改废”工作,加快补齐制度的短板弱项,制定、修订了57项制度,为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建强队伍,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制定《加强省直单位机关党委自身建设的措施》《关于加强省直单位机关纪委建设的若干措施》,健全完善了选配、培训、考核、交流等方面机制,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委、机关纪委书记队伍建设,为落实机关党建责任提供重要保证。不断优化党务干部队伍结构,严格标准配齐配强机关党委(纪委)专职副书记和党务干部,加大机关党务与业务干部双向交流力度。党的十九大以来,实施机关党务干部党建业务能力提升行动,工委累计举办机关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培训班66期5740人次,示范带动省直机关培训党员和党务干部3.6万余人次,真正让党组织书记增强“书记意识”、扛起“书记责任”。二、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相关法规制度、体制机制、措施办法的不断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逐步健全,推动省直机关党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通过深入省直机关部分单位调研发现,在推动机关党建责任制落实上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主责意识树得还不够牢。调查访谈中,有61%的调查对象认为主责主业意识不强是党建工作责任层层递减的重要原因。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工委领导指导不到位、党组(党委)直接领导缺位、机关党委责任越位、党支部工作错位等问题。工委把工作对象定位为机关党委的惯性思维仍然比较突出,在指导督促省直单位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时工作顾虑多,往往等省委授权,存在底气不足、办法不多、措施不硬的问题。有的单位党组(党委)角色转换还不够到位,对从“指导”到“领导”的角色变化还不适应,凡是涉及党建的内容,习惯于一揽子交给机关党委,对自身主体责任的落实缺乏主动性。有的单位只要文件上带个“党”字就由机关党委负责落实。调查访谈中,有49.5%的调查对象反映“机关党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影响了党建责任制落实的成效。一些党支部书记身份淡化,把党建工作当成“软任务”,党务工作不熟悉,履职能力不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从而导致党建工作责任“虚设”。(二)制度机制落实还不够细。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涵盖机关工委、单位党组(党委)、机关党委、基层党支部各个层面。但调查发现,实际工作中各责任主体缺少明确有效的联动机制,对日常机关党建工作在部署安排、考核考评、信息互通、协同配合、培训交流、奖惩激励等方面还存在着“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情况。有的单位没能根据新修订的党内法规及时修订完善本单位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相关制度规定,导致本单位机关党建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清单规范和引导,严重影响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硬性约束效果。调查访谈中,有34.6%的调查对象认为,机关党建制度落实不够到位。有些具有“双重管理”性质的单位,主管部门和直接管理单位党建工作协调不到位,客观上造成要么都不管理、要么都去管重点不管一般、要么平时不管“评”时管等情况,难以形成党建工作合力。(三)履职尽责能力还不够高。当前,不少党组织书记和专兼职党务干部的能力素质还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有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对“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理解不深,对机关党建工作不愿干、不会干、不善干。有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对机关党建工作“6条规律”认识把握不够,对“5对关系”处理不够科学顺畅,造成党建和业务工作相互割裂、脱节分家,弱化了党建工作的服务保障功能。有的党支部书记在日常管理和推进工作上更多地依赖行政手段,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政治功能发挥不够。有的党务干部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能力弱、适应慢,工作盲目被动,习惯于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机械开展工作,最终导致机关党建责任落实“打了折扣”。从以上问题看,也反映出工委组织建设指导部日常深入基层不够,具体指导党务工作较少,对党务干部党务知识的培训还不及时、不经常。三、思考及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在做到知责明责,推动履责尽责,强化考责问责上下功夫,综合施策、精准治理,着力构建主体明晰、有机协同、层层传导的责任落实机制。(一)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发挥党组(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适应对机关党建从“指导”到“领导”的根本性角色转变,进一步明确政治定位、政治身份、政治责任。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引导党组(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和“抓机关党建是本职、不抓机关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机关党建是渎职”的理念,从思想根源上消除“重业务轻党建”的认识误区。落实机关党建责任是各级党组织的“书记工程”,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督促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好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既要挂帅、又要出征,确保责任传导、落实到位。(二)进一步明晰责任清单。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在对机关党建责任明晰界定的基础上,抓好党组(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压实党组(党委)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把管业务和管党建统一起来,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指导督促各单位党组(党委)按照《加强省直单位机关党委自身建设的措施》要求,在坚持统一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完善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履职制度等,健全支持、保障支部班子履职尽责规章制度;根据所属单位性质、业务职能属性、组织规模设置等方面的区别,工委牵头制定《省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工作方案》,推行个性化责任清单,分类精准抓好指导督促,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三)进一步建强党务干部队伍。一方面,要把好专兼职党务干部的“入口关”,制定《省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指导标准》,真正把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责任意识强烈、专业素养良好和群众工作本领突出的优秀干部吸纳到党建工作队伍中来,配齐配强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和专兼职党务干部。另一方面,加强专兼职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把强化政治训练、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能力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创新方式方法,及时把握党务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定期安排党务干部特别是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轮训,对新任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任职培训,加强工作学习情况考核,真正把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四)进一步健全完善指导督促机制。制定《省直机关工委指导督促省直单位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措施》,推动机关党建责任制的落实,既重视各级党组织自觉提高站位、主动履职尽责这个“内因”,也发挥好党组(党委)、工委、巡视组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巡视巡察这个“外因”的作用。工委对部门单位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情况,通过书面调度、现场督导、蹲点调研等方式,做到经常性调度,不断提升党组(党委)抓机关党建的主责意识和支持配合工委指导督促的意识;制发《机关党务工作指导手册》,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务工作提供参考;指导基层党支部树立系统思维,用活方法载体,吸引党员主动投身党建,推动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样板,选树“省直机关百优党支部”,形成可学可做、可追可及的样板,在省垣媒体上进行宣传推广。指导各单位把日常工作、业务实践和痛点难题作为党建工作结合点,推动党建工作从“注重形式”向“发挥作用”转变,做到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与党建规律切合、与党员心声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