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党取得的成就4篇党取得的成就1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改革是有目标和方向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21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打破单一公有制经济格局,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40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3/21来,面向现代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40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40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党取得的成就2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不仅有多项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甚至还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领导者”角色。经济成就的总量指标持续优化。在农业领域,中国粮食、蔬菜、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等各种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工业领域,在国际标准工业分类的22个主要类别中,中国将7个大类的第一收入囊中,包括煤炭、钢铁、造船、汽车、水泥在内的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另外,中国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一些新兴工业产品4/21领域的市场规模也位居世界前列。根据德勤(Deloitte)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依然力压美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从第三产业的情况来看,2012年中国第三产业的GDP就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以餐饮、住宿为代表的生活服务业持续发展,以金融和保险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旅游等产业不断发展,塑造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变为2017年的::,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成就并不只是依赖于庞大体量而获得的低质量的发展,也不单纯是在总量指标方面对西方国家的超越;中国在一些高精尖技术方面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这些成就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和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制造的“高精尖名片”展示了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成果。新能源、大桥建设、航空航天设备、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网络和超级计算机是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成就的集中展示,即“高精尖名片”。这些成就不仅改善了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为中国下个阶段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能源领域来看,能源原本是制约40年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但中国目前却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并在新能5/21源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研究成果,中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已达亿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7%。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亿千瓦,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光伏发电稳步推进,装机容量增加到亿千瓦,连续三年排名世界首位,光伏电池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此外,在生物质能、核能、潮汐能等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从交通运输业来看,中国的交通运输建设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构建了由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而且在交通运输建设的质量和数量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数量方面,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路总长度达到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二,其中高速公路、铁路、高铁运营里程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第一;全球吞吐前十的港口中国占有七席。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质量来看,中国取得的成就甚至让世界震惊——高原冻土、沙漠等特殊地质的铁路、公路建设技术已经克服了世界级难题,特大桥梁隧道施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改造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中国目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将逐渐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中转化为竞争优势。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向密切联系。根据主流经6/21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的。如果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看作是一种生产过程,那么可以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来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可以抽象为劳动力(科学技术从业者)、固定资本(科研技术设施)与可变资本(科研经费投入)共同作用的过程。根据2018年美国科学委员会公布的《科学与工程指标》(ScienceandEngineeringIndicators)报告,中国的研发投资占世界总投资的21%,美国为26%,差距在逐渐缩小。从1978年到2016年,我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从万人(其中专业人员仅有80万人)增长到了8327万人,居世界首位。中国的科研条件也得到巨大改善,国家投入了大量科研所需硬件设施。科学技术研发的产出情况可以用三项指标衡量,分别是:专利发明、科研论文和高新技术企业(专门考虑了相关的创业孵化)。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商标注册量连续位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现在是国际专利申请第二大来源国,也是国际商标申请第三大来源国。中国发表的科技论文总数长期以来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其中SCI收录的论文为万篇,也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科技论文质量也越来越高。截至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万家,营业总收入预计超过30万亿元。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的确可以用来解释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济7/21领域,特别是高端制造业领域取得的成绩。党取得的成就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年。这40年中,国家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第一,在这40年中,整个人类的历史正在发生着十分显著的变化。《未来简史》的作者这样描述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取得的成就“我们靠创造出越来越好的工具与昔日诸神竞争,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甚至可能创造出超人类,不止在工具上远胜过昔日诸神,就连身体和智力也不落后于神”。我们可以观察到曾经在20世纪困扰着全人类的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已经基本解决,人类目前的中心议题已经转为挑战死亡和享有幸福等更为侧重于人类基本生存问题以上的内容。第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面临新时代的挑战、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书写了新的篇章。正如***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地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8/21在这40年中,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依靠其进步不断带动基础设施完善、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仅仅从城市公共交通这一个方面分析我国的发展:一方面,从数据角度来看,2016年我国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达538842辆,运营线路总长度为729418公里,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为8441316万人次。另一方面,从日常生活实际体验来看,我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到城市公共交通的的飞速发展。以国家大力支持的高铁事业为例,其不仅促进了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贯彻我国走出去战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高铁的发展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对于居民交通体验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铁的高速特征为各地区之间的来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大大改善了以往普通火车乘坐时间较长的缺陷。第二,高铁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平衡,这显著影响了中国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由于高铁的自身的高速特点带来的能够快速实现资源流动的优势,大量相关资源向高铁沿线城市聚集,并在此基础上以规模经济为初始表现进一步产生以点带轴、以轴带面的扩散效应。从长远来看,这种扩散效应以及相应的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必然会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区位条件的改善,从而形成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分工协作系统、逐步扭转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状态。第三,伴随着高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和中国制造全球化的抓手,中国的高铁大国地位无可置疑。至20159/21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达到了万公里。目前,高铁已经成为“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助力,在我国对外展现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国际地位及提升人民对于国家的自豪感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40年中,党和国家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多方面、多角度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奋进。首先,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一方面,从数据角度来看,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23821元,同比增长%;另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体验来看,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有了提升。例如,互联网以及电子支付的发展让出门不带钱包就可以进行支付成为可能。其次,党和国家积极促进地区之间均衡发展。例如,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充分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趋势。以2016年数据为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