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形态,其韧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国经济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小,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当前,发达国家为争夺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纷纷推动产业回岸、近岸和友岸布局,我国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技术和设备等产业链供应链局部受阻或断裂风险增加,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系统谋划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构建畅通稳定的循环体系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重要前提。进一步稳固重点资源的海外供应体系。当前,我国部分重点资源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尽管从长远看,解决重点资源的供应问题应该靠技术进步,加快推动资源的集约使用和消费替代,但短期内仍需要主动拓宽市场渠道,强化国际合作,构建多元的供应体系,以确保重点资源的供应安全。筑牢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体系。解决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既要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有组织科研,也要优化创新环境、消除技术壁垒、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坚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同时,鼓励创建国际研发中心城市,集聚国内外人才、技术、产品等创新要素,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研发国际合作体系。拓宽服务贸易的循环通道。202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65754.3亿元,同比增长10%。服务业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但还需进一步拓宽服务贸易的通道。一方面,加快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优化服务业结构,继续推出一批国家级和区域性自贸试验区,吸引更多新质生产要素进入服务业,构建服务贸易梯度开放体系;另一方面,搭建高水平国际服务贸易平台,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服务类型、提高服务品质,增强服务出口的竞争能力。集聚优势资源,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加快实现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是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持续优化产业要素配置。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作用,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与绿色发展,提高产业协同发展能力,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这个根本,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抓紧补短板、锻长板,努力做到更好生存、持续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前瞻性部署未来产业,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继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关键是坚持守正创新,办好自己的事。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应根据各省区市的产业优势和区位特点,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产业发展。鼓励跨区域合作,通过资源配置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同时,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合作,构建长期稳定的多级多维合作关系,拓展产业国际发展空间,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构筑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聚焦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构筑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是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循环畅通的重要举措。加大创新投入,构建创新生态体系。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针对重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加大创新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打好贷款贴息、财政后补助、风险补偿、创投引导“组合拳”,吸引社会资本涌向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对接,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大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多渠道确保供应安全。培育多元创新主体,开展有组织科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基础研究水平高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元创新主体,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技术与市场精准对接,鼓励链主企业牵头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难点技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有效增量”。提高创新能力,搭建自主可控创新体系。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际,应提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强化多学科融合、多领域协同,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和颠覆性创新活动。同时,重视创新突破,超前布局前沿创新领域与未来产业,构建跨产业、全链条、多要素的自主可控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动数字赋能,创建安全高效的协作体系数字技术是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环节。应持续加强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迭代数字产品和服务能力,发展重点产业系统集成能力,加快形成全链条数字技术和产业体系,提高数字技术和产业供给质效。加快数字赋能推动生产要素融合发展。加快数据要素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融合发展,推动技术迭代,构建覆盖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重构生产要素的函数关系,创造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新范式,重塑销售、采购、生产、质检、物流等环节,加快形成新模式与新业态,提升协作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鼓励数字技术驱动产业链网络化发展。加快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各要素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和价值链协同升级。同时,应用数字技术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互动循环,提升协同治理水平,驱动产业链网络化发展。应用数字技术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集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效提升应变能力,确保供应链企业能迅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进而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冲击的能力。同时,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