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发言材料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这为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们市国资委党委和所属国有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一个引领”,抓实“两个覆盖”,实施“三项工程”,不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走深走实。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聚焦“一个引领”,在强化党的领导上持续加力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是着力抓好党的建设。我们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落实“三会一层”权责边界,持续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等机制,进一步厘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经理层等各自职责权限,确保各项工作部署有效落实到基层。同时,突出抓好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和董事长“一把手”作用,全面推行党政负责人“一人双责、一岗双责”,2022年全市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书记与董事长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900余份。二是着力完善公司治理。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统一,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党委会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明确了党委讨论决定事项和董事会行使决定权的具体清单,切实做到党委决策有依据、董事会决策有程序、经理层决策有执行。同时,建立完善政府监管与企业经营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抓实“两个覆盖”,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持续加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我们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和有利时机,从广度和深度上发力,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是深度推进重点领域混改。我们坚持对具备条件的商业类子企业及其投资项目,积极开展混改工作,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试点,不断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2024年全市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总量超13亿元。二是高度关注成熟型项目混改。我们注重从源头选好合作对象,依托战略投资者在管理、技术、市场以及资金等方面优势,助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先后引入华为技术、江苏大明等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市域供水、污水处理、旅游开发等项目,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三、实施“三项工程”,在激发企业活力上持续加力推动国有企业率先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国企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紧扣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实施经营业绩考核工程、灵活用人机制工程、激励干部人才工程,充分激发国有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一是实施经营业绩考核工程。我们按照“利润提升年”工作目标,科学设定2024年度各项经营指标,把实现利润总额增长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切实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成绩。对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研判,精准制定2024年度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同时,建立健全经营目标调整优化机制,对未完成预期目标的企业,由纪委监委启动约谈程序;对特殊行业企业因政策性因素导致经营目标调整的,不作负向激励处理。二是实施灵活用人机制工程。我们坚持能进能出、能增能减原则,以岗位价值定薪酬、以业绩定绩效、以贡献定奖励,灵活开展人员市场化招聘、劳务派遣用工、兼职兼薪、项目合同工等,不设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比率均超过95%。同时,出台《市属企业员工能进能出实施办法》,明确7种人员可退出企业管理机制。三是实施激励干部人才工程。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人才管理制度,大力倡导“干字当头”“实字为先”鲜明导向。比如,针对市域供水服务范围点多线长、海外业务拓展难度大的实际困难,采取“两委两部”联动方式提拔干部4名;围绕市域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及时调整充实项目一线管理人员14名;鼓励年轻干部在重大项目、重点任务中攻坚克难、担当作为,近两年全市国有企业接收安置退役士兵130余名,安排工作岗位800余个;建立完善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机制、向关键岗位和优秀青年人才倾斜的薪酬分配机制等。同时,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评选表彰“市十大杰出企业家”“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工人先锋号”等先进典型30余个。国资国企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