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报告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内核与真义所在。近年来,xx省xx市xx区公园路xx小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好学校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一、实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建统领,增强方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的必然要求。学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确立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由一人担任;设置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党建具体工作;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党员;另有14名党员,其中5名党员担任学校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每月初,在支委会初步商讨的基础上,召开党务会讨论决定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及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中的“三重一大”事项,制定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随后召开校长办公会议部署具体工作,保障校长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了“一岗双责”责任制的有效落实,也为实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提供了组织保障,极大地强化了党建工作效果和引领作用。学校党支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在实施中采取多种方式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教学研究过程中,保证教科研工作政治方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党员活动与教研、科研活动相结合,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学校党支部带领工、青、团、妇等群众组织,建立困难教师档案,定期进行慰问,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增强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学校党支部为实现“开门抓教育”,构建了“家校共建制度+无障碍沟通渠道”的机制,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方案,并且为家长优化自身教育方式提供可行性建议。党员教师定期主动有针对性地与家长取得联系,或座谈、或电联、或走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为家长提供有效的建议,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教师群体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家长能够配合教师和学校共同开展科学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家长对学校的向心力。二、完善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制度,为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提供坚实保障,增强规范性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依赖于硬件设施和教师资源,也更多地依赖于工作机制的完善与执行。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能够使学校职工明确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冗余环节,提高学校的整体运行效率,确保教育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xx小学根据党建工作和学校发展的要求,建立了“党建教育融合学校管理评价机制”,即通过“三会一课”与主题党日活动,运用党的先进理论解决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和发展提升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学中做,做中学。建立《党支部为民办实事纪要》和《学校发展规划意见征集册》,与党员教师定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教师真实想法与生活困难,并且做到收集一条及时研究反馈、处理解决一条,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学校“君子教育”课程育人实施考核评价细则》,党支部、办公室及德育、教学部门把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责任到人,协同配合,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法治学校建设和清廉学校建设等专项工作,制定并完善学校各领域监督机制。根据“党建教育融合学校管理评价机制”要求制定了《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标准》并细化考核条目。在“党建教育融合学校管理评价机制”有效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强凝聚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校师生在行走中、在游戏中、在课堂中、在教研中、在课题中、在墙壁上全方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保障。xx小学“新君子文化”的三个核心内涵包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养谦诚之德,行君子之风”的办学理念下,打造“新君子文化”,在注重内涵发展的同时,营造沉浸式育人环境氛围,将学校教学楼、操场内外等场所空间充分利用,精密设计。同时,重视创新学生的课程学习输入及输出方式,关注师生课程实践教学静态与动态成果分享,将师生在课程学习中创作的学业评价单、微景观、剪纸、书法、绘画及艺术小报等成果作品的展示与文化环境的创建紧密结合。光电长廊“、xx校园电视台”LED彩屏、各班级门口的电子班牌等电子宣传窗口,成为学校教育思想和学校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学校坚持党建统领全方位工作,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君子文化”氛围,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育人环境,实现了沉浸式育人,形成了“谦雅广思,修己育人”的校园风尚。对学生要求展现出良好形象,谦—既有真诚踏实、埋头笃学的态度,又有昂着头奔向远方的志向;雅—学得优雅而不枯燥,学得有趣鲜活、饱满丰富、灵动开放;广—吸收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课本与生活,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的多元知识与信息,最终拥有广博的智慧源泉;思—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又有活跃的思维,在内心深处既深深地认同、热爱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又具有开放广阔的国际视野。要求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修己—按照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育人——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发教师内驱力,增强示范性师德师风建设不仅强调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还关注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道德等方面的提升。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xx小学党支部成立了以党员名师为核心成员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在党支部书记、校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党员教师参与学校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师德师风的监督与建设、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活动。教师发展共同体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学校育人实践全过程。开展“师德标兵”“道德模范”“‘四有’好老师”等评选活动,在党员中开展评选“最美共产党员”活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将育人要求和教书职责统一起来,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开展“教师道德大讲堂”,有效提高全体教师从教的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带动所有教师以听评课为抓手,以主题教学为研究内容,采用项目式教学策略,借助“一站式”学业评价单实现增值评价,练就育人真才实学,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共同体立足学生“底蕴、体验、担当、创新”素养的需求,带领成员教师完成学科内或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充分挖掘与利用各学科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拓展基础课程、校本课程内容,设计、开发、实施育人课程项目。教师发展共同体激发了学校教师的职业热情和使命感,增强了学校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出崇尚师德的良好氛围,激励着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五、开展大思政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创新性xx小学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立立德树人的课程形态。学校在遵循国家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准辨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特征与关系,以基础课程思政化、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化和主题课程思政化构建形成立德树人思政育人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思政化是深度挖掘国家开设的学科课程既定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开发了语文思政、数学思政、科学思政校本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项目化是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项目化实施,开发出以课程学礼与生活践礼为基础的“双礼”思政课程,形成党在我心中文明礼仪风尚入评价、校园守礼文明礼仪风尚入评价、锦绣xx城文明家庭风尚入评价等多元践礼评价体系。主题课程思政化是以“中国故事、中国品格和中国精神”为主题的少先队课程:以向经典传统文化致敬、向革命精神与信仰致敬、向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代致敬为主题的“三致敬”品牌系列思政课程;雏鹰展翅系列养成教育课程;家风家训教育课程;学校与中医院合作开展中医药文化特色学校课程;“君子论坛”主题思政育人系列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形成了与立德树人思政育人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施策略、评价方式、课程管理方式等。以“思政课程责任小组制”为主的方式组织课程,重构线性的、单一的、碎片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学习者设计以跨学科、主题式、项目化为特征的“五育融合”体系,引导学生体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升级“三思”课堂教学模式,在“笃思”“辨思”“学思”环节中逐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六、以课题为载体,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增强科学性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党建工作与教科研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学校通过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全方位落实科研兴校的理念。“党建教育融合的学校管理机制的研究”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形成了文化融合、制度融合、教学融合的新态势,促进学校“三名工程+党员旗帜效应”“党带团”等党建活动见实效。“小学校园‘双礼’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衍生出的“三致敬”综合实践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同伴关系对小学高段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研究”课题研究结合党建理论形成了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干预措施、良好同伴关系的培养策略,进一步促进了校园和谐,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学校教师主持参与了“互联网+五育与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时代新人的研究”“小学校园足球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等课题,“前置性作业在小学数学中段的教学实践研究”“小学三年级古诗词‘立体化’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节令xx花馍艺术引入小学中段美术课堂的教学研究”等教师个人课题,通过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