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从幼儿教育做起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8立德树人从幼儿教育做起3篇立德树人从幼儿教育做起1一、立德树人的理论渊源“立德”在我国的历史文脉中,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意思是:教育者要为社会创建做人的道德准则或者为社会遇到导向进行护航,目的是为了民众,在实施律法道德准备的过程中,要与民众融合在一起。正如同圣人们所创立的“德”,就给民众带来很大的恩惠。而“树人”则出自西汉编纂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其中,“立德”意为树立高尚品德;“立功”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做出贡献;“立言”乃为国家社会献言献策,为后代提出真知灼见。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儒家教育思想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是我国古代有着显著的“德育”特征,无论在哪个朝代,立德树人的观念都深入人心。到了近代,革命的此起彼伏和社会改良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1897年南洋公学自编的课程大纲中就出现了由西方传来的“德育智育体育”的2/18概念。“五四运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90多年来,中国“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教育中的应用经历了曲折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让“立德树人”理论不断与时俱进的新道路。早在1930年,江西中央苏区就制定了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二、新中国对教师作用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同志在1954年的政务会议上指出:“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这是新中国吸取了近代中西方教育思想精华后首次对教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具体表述。1957年,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为《中国少年报》杂志题词中写道:“希望全国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两年后,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改革开放后《宪法》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规定,为后来教育法中关于“立德树人”表述奠定了法律依据。1995年,《中华人民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3/18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首次以教育基本法的形式确立的国家教育方针。2006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概念:“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随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事业不仅只是传授知识、培养技术能力,还要同时兼顾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的培养。***总书记于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说过:“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难以估量这种影响有多深远。”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培养幼儿的道德。而由于国家国情和制度的不同,立德所要立的“德”也不同。在政治性质上,我国教育根本任务“立德4/18树人”中的“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不是一句空话,它不仅强调了世界共同的为人道德和社会公德,还具备了超越阶级和民族的特性,总而言之,社会主义道德提现了现在和未来、民族与国际、个人和人类一体化的道德追求。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和优秀,很大程度来说看这个国家对幼儿的道德培养。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是知识”,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总书记也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三、幼师作用的普世性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定八十”,都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民间社会都非常重视孩子在幼儿时期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和所处的学习氛围和社会环境。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该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并将其贯穿于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学习和成长之中。让幼儿在优质的环境氛围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古言有道:“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教师,自古以来作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其职业道德有更为特殊的重要性。如果说,在一般的职场中,违法职业道德,损害的是利益攸关方的利益,那么在教师这个群体中,违反了“师德”,损害的可能是一个孩子的一生。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乌申斯基有一句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幼儿时期是孩子5/18的智力、情感感受力、价值观、身体素质等重要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其心智对外界的一切是“吸收性”的,可塑性非常强,因而幼师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就尤为重要。上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觀察学习”的理论,指出幼师在儿童的学习和行为塑造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主要内容有以下十点:1.坚定政治方向;2.自觉爱国守法;3.传播优秀文化;4.潜心培幼育人;5.加强安全防范;6.关心爱护幼儿;7.遵循幼教规律;8.秉持公平诚信;9.坚守廉洁自律;10.规范保教行为。充分分析幼儿教师的德育现状,师德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不宜行为等,明确幼儿教师的“为”和“不为”。***总书记曾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有道德品质的人。那么,幼儿教师要在哪些方面做好“立德树人”呢?1.爱国主义思想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近代革命先驱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具有良好道德的新一代。“国破则家亡”“有国才有家”,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没有国家观念,哪怕人口众多,也是一盘6/18散沙,再大的国家也是一个泥巨人,稍微一推就轰然倒下。近代的旧中国即使如此。当近代愚昧的满清子民领着孩子眼睁睁围观者外国侵略者虐杀同胞的时候,这个国家有希望吗?直到梁启超和孙中山等革命先行者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唤醒了广大中国人的国家和民族意识,才让四万万中国人知道:没有爱国主义思想,国将不国,国民也如牲口一般,只能任人宰割。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让中华民族的奋斗前景焕然一新,“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同志这句话至今依然让人振奋,要教会孩子懂得“饮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精神,知道我们当今和平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先驱的血肉换来的。有句话说得好:我们不是生在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能岁月静好,是因为前辈先驱曾经为我们负重前行。因此,立德树人要着重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让爱国成为一种天然的观念根植于幼儿美好的心灵之中,才能让幼儿成为一个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爱国者和具有利他思想的共产主义接班人。2.社会公益心亚当斯密有一句话:“我为人人,则人人为我。”社会作为一个复杂运转的系统,每个人都处在这个相互联系的体系之中。哪怕在被称为只讲究利益的商业界,拥有社会公益心的企业家才能收获最多的财富。为什么马云能够在国内外具有崇高的威望,被很多年轻人视为榜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为很多7/18在传统商业平台上无法出人头地的人提供了一个成就自己的机会。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经公开表示:“让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会影响他们一辈子。”公益心,要从娃娃抓起。“幼儿公益”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需要为社会的美好肩负起一份责任。而培养幼儿的公益心,需要幼儿教师、父母和社会的共同配合,缺一不可。最近抖音流行一个视频《这就是教育方式的不同》,视频中一对母女在路边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女儿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他怎么会成为这样?”妈妈回答:“看到了吗?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是这样!”视频接下来是另外一对母女,同样遇到一个跪在路边讨钱的乞丐,女儿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一位妈妈则回答:“看到了吗?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了,才能好好帮助他们。”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一句话,就在幼儿心中埋下了不同的种子,好的种子长出好的果实,坏的种子影响整一片果园。所以,幼儿教师和父母都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给孩子埋下负面影响的种子。3.孝敬父母教育中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古人言:“百行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为人处世的第一要求,可以说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伟大教育家孔子曰:“孝悌者,为人之本也。”孝顺,几千年来一直被称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试想,如果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好,还能期望他对他人、8/18对社会有公益心吗?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一位幼儿天生不孝敬父母。《德育古鉴》中讲到,孝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从我们还在襁褓中就可以观察出来,婴儿对父母的微笑、亲昵、依赖和拥抱,都是源自天然,毫无矫揉造作的成分,也没有人教过。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开始有了主观意识,身边教师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愈加变得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如果一位幼儿教师自身是非常孝敬父母的,他便会在与幼儿的日常互动中体现出这一点,学生自然耳濡目染会被熏陶。四、选择当老师就必须立德树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特别是幼儿园阶段,重要的不是教会儿童认识几个字,而是树立立足社会、报效家国的道德观念。因而幼儿教师时刻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教书的“教书工匠”,更应该把自己当一个教育家,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说:“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提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没有师德的老师不叫老师。”他的座右铭是:“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幼儿最需要的是什么?爱。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从来都不是灌输,而是给予孩子关爱,让孩子从“爱”中潜移默化习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说,学生需要尊重老师,才能真正学9/18习到东西。那么,老师要爱学生,才能教会学生东西,特别是幼儿教师。古罗马有一句话:“教育要首先唤起教师自己对学生父母般的情感。”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里宁也说过:“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十双精细的、能窥视出教師优缺点的眼睛在不停地盯着他。”因而,幼儿教师自身立德到位,才能树人成功。高尚的师德会在幼儿的心灵深处形成一个细水长流的动力,并且持续终身。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措施当中,这要求幼儿教师每学年每个学期或每个月都需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明确自身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幼儿所要培养的各项道德。不同年龄的幼儿需要进行不同的教育。对于小班的幼儿,主要观察他们的情绪表达和言行举动,培养他们合理的情绪和行动习惯。从早上进入学校遇到老师同学乐于打招呼开始,教他们学会必须的礼貌用语。对老师尊敬,对同学不争不抢,听课要耐心,饭前便后要洗手讲究卫生,等等。对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