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江东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经省委、省政府深入调研、统筹规划,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按照《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以海口滨江滨海大格局战略为研究基础,全面启动本次海口江东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一、编制背景与过程(一)编制背景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2018年6月3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作为海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的重要创新示范,作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二)编制过程在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下,海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南特色、高点定位”的工作原则,秉承“大视野、大思路、大手笔、大开合”的工作思路,按照“两年出形象,三年出功能,七年基本成型”的总体要求。本次规划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汇聚全球智慧。2018年5月14日,召开高智慧专家研讨会,国家住建部副部长黄艳和李晓江、何镜堂、刘太格等国内外顶尖规划、建筑专家学者为海南自贸区(港)的科学规划建言献策。2018年6月26日,组织开展《海口江东新区概念规划方案国际招标》工作。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从129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中选取10家国内外顶尖规划设计团队参与方案投标。经过3个月的等待,2018年9月28日,召开了高规格专家评审会,会上由李晓江、杨保军、孙安军、柯焕章、唐凯、王凯、张庭伟、孙继伟、MichaelSorkin、王向荣等组成的评审组共评出一个优秀方案,两个优良方案。2018年10月起,邀请院士、专家和国内外优秀规划团队,组织开展江东新区规划工作营工作。通过集思广益,深入论证,编制形成《江东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以下简称总体规划)。2018年10月22日,总体规划纲要通过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审议。2019年1月14日,总体规划通过江东新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2019年1月27日,《海口江东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送审稿)经专家评审会审议通过。(三)协调情况为更好的支撑本次江东新区总体规划,同期启动一系列涵盖市政工程、生态安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城乡融合等方面的专项规划研究工作,为新区总规编制提供基础支撑。同时,规划项目组先后多次与省市两多个部门进行了对接,就整体发展与近期建设项目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衔接。在此基础上,按照《住建部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开展本次总规成果草案公示,充分征询广大市民的宝贵意见,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共同描绘海口江东发展的宏伟蓝图。二、规划理念总体规划以“开放创新、绿色发展”为总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将江东新区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创新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体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核心区”,贯彻落实新时代国家赋予海南的重大战略和重大决策,引领中国(海南)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形成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总体规划以建设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为愿景,着力构建江东新区“山水林田湖草”与“产城乡人文”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大共生格局,形成“田做底、水理脉、湖映景;西营城、中育景、东湿地”的总体格局。规划具体内容如下:以生态为根本,打造全球卓越的生态环境。夯实生态本底、筑牢安全格局、开展生态修复。突显江东新区“一区映两心、三水纳九脉”的生态空间总格局,确保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以上。以人民为中心,塑造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优美空间,构建韧性的安全体系。创新蓝绿交融、水城互融、城乡共融、产城相融的组团细胞建设理念,形成“一港双心四组团、十溪汇流百村恬、千顷湿地万亩园”的城乡空间总结构。重点加强洪涝、台风、地震等灾害的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划定城市安全控制线,确定安全格局;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理能力,明确综合防灾体系布局,建设韧性安全城市。以开放为主线,发展国际化自贸产业体系。建设空港产业区,将自贸产业发展与空港建设结合起来,推动临空经济发展,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第一门户;建设滨海生态CBD总部聚集中心,发展总部经济、自贸金融和科技服务,形成中国力量、中国气派和中国智慧的展示平台;完善自贸体系,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全球人才与资本聚集,促进创新创业,搭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前沿载体。以创新为核心,提供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人性绿色的创新型交通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保障体系。以国际标准布局世界级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搭建开放创新的全球化产业平台;打造优质共享生活服务网;配置均等化公共服务设施;创新多元住房供给体系。在完善大空港、海澄文、跨江交通基础上强化区域交通协同,建设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窄路密网、快线慢网的绿色交通体系,规划完整、系统的“人行、公交、绿色低碳”慢行交通系统和高效通畅的机动车、轨道交通网络。以文化为灵魂,塑造地域特色与时代风尚相结合的城市风貌。彰显中华文明,追溯“江海地脉、碧波红林、炎方奇甸”的江东新区地域文化本底历史文化脉络,体现“倚江望海、水脉濯然、坊街辐辏、心安吾乡”的江东新区风貌内涵,展现具有“蓝绿交织、江海相映、林城相依、水城共融”的江东新区城市形象。三、规划内容1、规划范围海口江东新区位于海口市东海岸,地处海口市主城区与文昌木兰湾之间,是海口市“一江两岸,东西双港驱动,南北协调发展”的东部核心区域;同时也是“海澄文一体化”的东翼核心。江东新区规划范围东起东寨港(海口行政边界),西至南渡江,北临海口东海岸线,南至绕城高速二期和212省道,规划范围约298平方公里。规划研究协调区120平方公里,在文昌市行政辖区内,包含铺前镇、罗豆农场等靠近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的区域。2、目标定位(1)建设目标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生态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开放度显著提高。2025年,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自由贸易港制度全面建立。2035年,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热带海岛特色,全方位践行中央新发展理念的对外开放国际化新区,为全球未来城市建设树立“江东样板”。(2)规划定位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创新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先行先试,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聚创新要素,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全力打造以“四个国际中心”为支撑的海南自贸区(港)总部经济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注重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注重乡村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在全球未来城市的建设趋势中探索打造江东模式。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体验区。积极探索消费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探索实行离岛免税全地域覆盖、全路径销售、全品种供给模式。高标准布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消费商圈,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建设“智能店铺”、“智慧商圈”,支持完善跨境消费服务功能,展示海南旅游新形象。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示范区。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示范区;加快建设我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3、总体格局江东新区将着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与“产城乡人文”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大共生格局;形成“田做底、水理脉、林为屏;西营城、中育景、东湿地”的总体格局。4、生态格局构建“一区映两心、三水纳九脉”的生态空间格局。一区:指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两心:包括桂林洋热带农业公园、滨海河口湿地带为节点的生态绿心;三水:包括南渡江、琼州海、东寨港大湖;九脉:包括潭览河、迈雅河、南岳溪、道孟河、芙蓉溪、演丰西河、演丰东河、罗雅河、演州河等九条河流及沿河流两侧建设的多条绿色生态脉络。5、空间结构形成“一港双心四组团;十溪汇流百村恬;千顷湿地万亩园”的组团式生态文明城乡空间结构。一港:指以美兰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双心:即滨海生态总部聚集中心、滨江国际活力中心。四组团:即国际文化交往组团、国际综合服务组团、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组团、国际高教科研组团。十溪汇流:即南渡江、潭览河、芙蓉河、迈雅河、道孟河、南岳溪、演丰西河、演丰东河、罗雅河、演州河等多条河流。百村恬:即区域内美丽乡村。千顷湿地:桂林洋岸段湿地、下堂水鸟湿地、海南省北港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等湿地生态系统。万亩园:即新区内大面积都市田园。6、城市风貌建设综合性城市景观道、滨海风情道、滨江百里绿廊等三条重要通道。形成滨江城市界面、滨海绿色界面、中央弹性走廊界面和中部绿心生态界面等四个展示形象界面。打造包括中央商务消费风貌区、滨海总部形象展示区、特色领事风貌区、科技智谷风貌区、智慧高校风貌区、美兰空港风貌区和魅力海湾风貌区等七大片区城市印象。塑造金融蓝湾风光、生态海湾风光、文化岛湾风光和东寨港湾风光等四大节点风光。突出商务、文化、空港三大城市地标形象。7、公共服务构建国际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化高端服务设施集群,打造15分钟未来社区服务圈。建设国际化商务商业设施、高端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多元化公共文化设施、国际化教育科研设施、共享型体育健身设施和高标准医疗卫生设施。8、交通体系以绿色交通为主导,按照快线慢网、窄路密网、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要求,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以多层次、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纽带,支撑和引领新区跨越式发展,打造高效、智能、安全、便捷、绿色、创新型综合交通体系。9、智慧城市构建全联动的感知网络,铺设无处不在的智能设施,搭建高速互联网络,建立感知信息中心。建设数字资产管理体系,搭建数字规划平台。培育全景应用的智能化服务,构建城市智慧治理体系,健全城市智慧民生服务,推动城市智慧产业发展。10、市政设施建设安全高效的供水格局,规划新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供水管网漏损率小于10%。构建绿色安全的雨水排放系统,整体提升河道排水能力,构建涝水北排的骨干通道,形成蓄排结合、防治并举的排水体系。结合污水处理分区建设循环再生的污水处理设施。共建智能高效的能源互联网,推行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新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11、综合防灾构建韧性城市防御体系和适应新常态的城市减灾空间。全面提高洪涝潮防治标准,加强防洪排涝体系布局和河道水系综合整治。规避断裂带,加强建筑抗震及次生灾害防御,构建安全高效、智慧协同的消防安全体系,依据灾害风险评价进行生命线工程布置,合理安全利用地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