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大学生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篇大学生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倍加自豪也倍加兴奋。新时代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人们也容易把自己的一切思想与行为,不论大事小事都与“新时代”勾连起来。这种拥抱新时代的心情可以理解,这种讴歌新时代的意识也值得赞许,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也是不严肃的。我们不要也不能把“新时代”作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内涵清晰而明确,讲的就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此,***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这一新时代有着十分确定的科学内涵,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五个时代”的科学阐述。从“伟大事业”的角度,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篇大文章,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书写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从“奋斗目标”的角度,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2/18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国社会将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分两步走用三十年的时间全面实现现代化,把中国社会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人民期待”的角度,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人民将通过共建共享的发展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从“历史使命”的角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谱写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从“世界意义”的角度,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为世界实现和平发展繁荣进步、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方案。这一新时代意味深长,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三个意味着”的重大判断。大学生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2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现在何方?这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3/18也是我们科学开展工作、正确形成决策的基本前提,历史方位把得准,方能站得高、看得深、想得透、见其远。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正确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从实际出发,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面对的局势。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现在何方?这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我们科学开展工作、正确形成决策的基本前提,历史方位把得准,方能站得高、看得深、想得透、见其远。“六个走来”,是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的历史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的主题。***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来。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突破社会主义的苏联固有模式和现代化的西方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若不懂得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40年中,如何既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就不会懂4/18得今天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若不懂得近70年来中国几代人白手起家、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和奋斗精神,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华民族持续爆发的民族能力和坚定的民族意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100年的实践中走来。100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信念不移,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纠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若不懂得中国共产党100年中如何不断从灾难中奋起,从总结教训、改正错误中再出发,就不会懂得一个百年老党走进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何以更加自信、自觉和自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近代中华民族由衰而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走来。近代中国风雨飘摇、国破家亡,一步步沦5/18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人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若不懂得近代中国在外来侵略者铁蹄之下山河破碎、饱受屈辱的历史境遇,就不会懂得13亿多中国人何以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对中华文明5000年的传承发展中走来。泱泱中华、悠悠岁月,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像一棵大树,把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而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像黄河长江流淌不息,滋养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心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来自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5000年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广泛、更深厚的基础和动力。若不懂得中华民族如何一步步从历史深处走来,不断地积累能量,不断地革故鼎新,不断地开辟前进道路,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国人“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精神世界和理想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学说500年风云激荡中走来。价值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取向。社会主义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秉持、所践行的绝对律令。100年前,人类解6/18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像一颗种子,一经传入中国就扎根于中国的土地,生根发芽开花。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社会主义学说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的世界观,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目标,正如***总书记所说,由此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若不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秉持所践行的价值理念,就不会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会懂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上述六个方面,是新时代中国蓄能发力的渊源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与魂。“两个一百年”与“新三步走”,是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的未来观照今天是未来的出发点,未来是今天的目标与走向。再过30年的中国,到本世纪中叶的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的根本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总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一百年”的具体目标,在实施步骤上,是“新三步走”,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2035年、2050年,这三个时空交汇点,是中国人梦想与现实的转7/18承点,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里程碑。围绕总目标、总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等等。实现和落实总目标、总布局,在实际工作层面,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8/18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到本世纪中叶,一幅13亿多人凝神聚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蓝图清晰可见;从价值追求到顶层设计,再到行动步骤,中华民族在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重大课题的探索中,做出了既具有世界观意义又具有方法论价值的创新性回答。主旋律——合奏曲——若干个独奏,在30年纵深的历史大舞台上,56个民族正在演奏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的华美乐章。这就是中国可见的未来。这就是中国未来在今天的投射。“四”加“二”,是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基本方位的关键词“四”是指,新时代有新矛盾,新时代有新任务,新时代有新思想,新时代有新地位。新时代有新矛盾。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促进生产。经过改革开放40年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民对于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9/18社会全面进步、文明全面提升有新的期待。目前,中国的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居民收入水平之间,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推动社会生产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中国经济的新跃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夯实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物质基础。新时代有新任务。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新三步走”的具体任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奋进方向。如何在一个超大人口规模的大国中,在一个远少于西方国家崛起的时段中,在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的东方文明中,在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第四轮经济全球化激荡转承的过渡期中,确保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这是远远超出人类想象力的大课题。为此,新时代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着力从制度供给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提供一整套更加完备更加稳定更加管用的制度体系,从而夯实中华民族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且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础。新时代有新思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