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学习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3页例7及相关内容。【课标描述】1.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习目标】1.通过摆学具小组交流,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学习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学习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学习准备】课件,学具等【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动手摆小棒,关注结合具体情境集体交流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义,能否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以达评价目标1。2.通过画一画读一读等环节引导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是否理解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以达评价目标2。3.通过练习十四第1、2、11题,关注能否结合生活情境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以达评价目标3。【学习过程】(一)动手操作,铺垫导入1.动手操作。(评价目标1)用小棒摆一摆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说一说。2.揭示课题。(1)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2)引出课题并板书。(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理解题意。(评价目标2)(1)课件出示例7:比较这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2)审题交流下列问题:①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②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预设:第①题的条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第②题的条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③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预设: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条件中都有4和5;不同点:第①题有4排桌子,第②题有5排桌子,两题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①5×4=20(张)②5+2=7(张)(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①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a.这两道题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样?(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b.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法说明自己的想法吗?②交流展示,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及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4)用语言表征数量关系,明确运算的意义。结合图说说两道题中4和5分别表示什么?4和5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第①小题中4表示排数,5表示每排桌子的张数,要求的是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第②小题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张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张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小结:这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3.检验结果,梳理强化。(1)回顾反思:这两道题的解答正确吗?(2)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①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为什么?②按书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检验。(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1.基本练习。(评价目标3)第64页练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如果每个班要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2)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以上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么做的理由。2.变式练习。(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加、减、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2)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汉字“木”笔画是4画。①汉字“森”的笔画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②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独立完成,建立数笔画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3.综合练习。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11题。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找出隐含信息,再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课堂检测】1、一个书架上有4本书,另一个书架上有8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2、一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了8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3、小明有2束气球,一束有6个,一束有7个,他一共有多少个?4、小明有6束气球,每束有7个,他一共有多少个气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