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毕业论文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7护理本科毕业论文精选4篇护理本科毕业论文【第一篇】摘要:目的讨论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研究。方法选择躯体化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根据心理特点分析使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护理有效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以及日夜变化、SCL-90各个因子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躯体化障碍;心理特点;护理方法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疑、敏感,以及反复多变的躯体不适主诉等症状[1],原因是由于环境因素以及遗传易感性导致[2]。该病病程会呈现慢性波动,症状涉及全身系统和部位,患者现出对于身体状态的过度担忧[3]。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行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本文就此选择躯体化障碍患者40例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躯体化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0~60岁,年龄均值2/17(±)岁。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1~61岁,年龄均值(±)岁。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差异较小,可以比较(P)。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心理分析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具有疑病、主动求治,以及焦虑抑郁心理。(1)很多患者会过分担忧自己的健康情况,或者认为自己已经出现严重的疾病;患者对自身变化非常敏感,一些微小的变化都会造成精神紧张,甚至将一般症状进行曲解、夸大;缺乏自信心,依赖他人,患者会经常认为自己出现严重疾病,而主动求医,虽然检查后发现不符合,经过医生耐心解释,但仍不相信。(2)躯体化障碍患者大多都有很长的就诊经历,在神经内科、内科、内分泌进行各种脏器、血液等检测,对检测结果呈现怀疑态度,还会对医生解释示失望。(3)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承担较重的经济负担,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易怒、烦躁、失眠等。在求治过程中,无法照顾家庭、胜任工作,耗费较大的精力、钱财,感觉无法痊愈,出现抑郁情绪,甚至发生自残、自杀的倾向和行为。护理方法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实验中根据心理特点分析使用针对性护理。(1)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宣教,用热情态度接待患者,减少患者的不安全感,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加强与患者交流,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鼓励其正确面对3/17疾病,以纠正患者的性格缺陷;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員要以温和的服务态度进行合理的解释,增加患者护理配合度。(2)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让患者正确客观地认识疾病,判断现实状况、周围环境。在交流过程中,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忽略躯体症状,减少焦虑感。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日常的活动以及缓解压力的方法,辅助实行生物反馈、放松等物理治疗。(3)通过对患者实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纠正病态心理。在患者出院前,需要反复叮嘱其坚持用药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使用正确客观的态度处理生活中各种问题,以预防病情复发。观察标准观察两组的护理总有效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以及日夜变化、SCL-90各个因子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其中,SCL-90各个因子评分中包括评估患者的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敌对、精神病、偏执等,分数越高,示精神状况较差。统计学方法使用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测。P2结果两组的护理总有效率的情况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两组护理前4/17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的情况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比(P);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比(P两组的睡眠以及焦虑情况两组的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以及日夜变化相比(P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P两组的干预前后的SCL-90各个因子评分的情况干预前,两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等SCL-90各个因子的评分相比(P);干预后,两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等SCL-90各个因子的评分相比(P3讨论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临床现多样,反复出现躯体症状的心理障碍疾病[4]。患者往往早期在综合医院各个科室就诊,但治疗效果不理想。研究发现,该病单纯应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5~8]。而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9~11]。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技术以及理论,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安慰[12~14],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治疗、预后、转归等情况,以提高治疗的信心,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此外,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使得患者在5/17掌握自我减压、控制情绪方法的同时,还能得到家属的支持和关心,进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护理本科毕业论文【第二篇】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儿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儿科监护室的护理方法,观察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情绪变化。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有5例患儿出现焦虑、害怕、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其余患儿情绪平稳;对照组有17例患儿出现焦虑、害怕、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其余23例情绪平稳。观察者患儿情绪平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儿科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儿心智发育不成熟,在监护室治疗脱离父母的照顾会造成其心理的巨大负担,产生不安、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对治疗产生抵触感,依从性较差,严重者会拒绝治疗,影响其康复。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本院对重症监护室患儿加强心理护理,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12年12月――20136/17年12月间收治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每组各有患儿4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范围3个月-6岁,平均年龄±岁;观察者有男性患儿25例,有女性患儿15例,患儿年龄范围4个月-6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本实验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所有研究对象均由其监护人同意参与。常规护理模式下存在问题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病情多较危,重护士工作繁忙儿、心理护理方面欠缺。加之患儿处于陌生的环境,与父母隔离,同时忍受侵入性操作、限制性治疗等,会造成患儿的心理应激行为。具体如下:①焦虑恐惧情绪,缺乏安全感,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找父母等;②暴躁行为,输液打针时拳打脚踢护理人员;③依赖行为,清醒时必须要父母陪同;④心理抑郁,担心病情不能痊愈,心理负担过重。研究方法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儿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对症护理,健康宣教,告知患儿及其监护人合理饮食等等。观察者护理方法观察者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要做好患儿父母的心理工作。父母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对患儿造成影响,影响患儿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首先加强对患儿父母的心理干预。护士应该在患儿入院时就对其父母进行健康宣讲,态度要温和,向患儿家属讲解7/17探视时间等具体事务,消除家长的忧虑感,增强其治疗信心。对于家长的询问要耐心解答,若家长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要忍让在线,并联系医生向其详细解释,避免造成冲突。②对于昏迷或较小、无认知能力的患儿,护理人员要主动照顾,要神情和蔼,平易近人,杜绝护理工作的机械化。对待各种治疗药对有认知能力的患儿进行结算,提高其治疗信心,消除其紧张感和抵触感。避免或尽量减轻医疗操作给患儿带来的痛苦。③若患儿出现分离性焦虑,护理人员要给予身体上的抚摸、搂抱等,以此来缓解患儿焦虑的'心情。在患儿病情许可的条件下,给患儿带来其喜欢的玩具有助于患儿分散注意力,平缓焦虑情绪。抚摸接触可以安慰疼痛,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减少哭闹,提高免疫力。对于年级稍大的患儿,我们要向其解释治疗的必要性,要加强沟通交流,消除陌生感和不安感,增强患儿对痊愈的信心。对于暴躁倾向的患儿,护理人员要加以忍耐,不能出现不耐烦倾向,以避免刺激患儿。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鼓舞患儿勇气,治疗后给予嘉奖表扬,降低抵触、增加治疗依从性。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害怕、抑郁、烦躁情况及焦虑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情绪平稳率。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平均值±标准差(χ±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二、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观察者患儿有5例患儿出现焦虑、害怕、8/17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其余患儿情绪平稳;对照组有17例患儿出现焦虑、害怕、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其余23例情绪平稳。观察者患儿情绪平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三、讨论儿科重症监护室具有很明显的专科特色,收治患儿认知能力不完善,对父母依赖较大,而监护室无家属陪护病房,父母只能在探视时间进行探视,加之病痛、陌生环境、枯燥乏味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往往会造成患儿焦虑、不安、烦躁,严重者会产生抑郁,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至关重要。综上所述,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的情绪,有助于患儿康复。参考文献:[1]田勇丽,仇丽芳,宋静.浅谈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8):615-617.[2]李梅,朱敏.心理护理对急诊观察室患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8):128-129.[3]阎金苓,李旭.儿科重症监护中患儿家长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01.[4]杜卓.心理护理在儿科应用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8):177.[5]张银瑞.心理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16):2533-2534.9/17护理本科毕业论文【第三篇】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1、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选取10/17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方法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