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中国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与解决策略3篇中国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与解决策略1摘要:现如今,尤其是近几年来说农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农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稀薄,还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力以及受法律约束自身行为规范。如何清楚的认识到现今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实施对策,是今天进行农村法制宣传应当思索的重点和方向。关键词:农村法制建设法制宣传法律意识一、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自我国全民普法活动的开展以来,不单是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也在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法制建设也在农村更为普遍的开展进行。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农民的法律意识依旧相对薄弱,并没有真正的的了解法律的含义,而且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在真正遇到问题时更多的选择依靠非法律方式的行为模式来解决。从农民的思想上来说,由于对法律知识和制度的陌生,加上多年来的旧有思想以及文化水平所限,农民的的社会行为更多依靠自身观念而忽略了法律约束,例如无照驾驶、无照经营2/15在农民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根本不知道这是触犯法律的行为,更不用提在经济贸易、日常社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了。这也是农村法制宣传的力度不够以及农民自身文化素养低下所造成的。总体来说,现今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和问题主要集中在法律知识普及和教育力量的薄弱、传统观念仍然占据重要思维模式,以及自身法律意识稀少几点。从实际的例子上来说,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这正是由于农民的法律意识欠缺所造成的,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一些企业管理层正是由于农民工对其的变相放任而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导致现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屡见不鲜,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必须,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普法教育,法律知识宣传上的接受能力上由于文化水平的低下往往事倍功半,无法正确理解和认识到法律赋予其的责任和权利,造成恶性循环,抱着应付差事的心理参加普法教育,甚至不愿意参加。在普法教育和法律知识宣传上的力度不够也是现今农民法律意识缺乏的一大原因,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尤其是普法教育这样没有硬性指标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府的工作重点都放在了经济建设中,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的普法教育工作,再加上村、镇上设立的普法机构一般是由当地干部负责,但他们的法律知3/15识本身就相当薄弱,而普法教育这类“软指标”造成其工作懈怠,且短期内无法看出成效,也就造成了普法活动“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现象,农民无法真正学习、接受法律知识,更不可能懂得正确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享受法律赋予其应享的权益。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是农村普法活动的一大阻碍,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早就了农民对国家政权的误解,农民普遍接受的现代文明教育以及社会活动相对缺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农民物质生活的带来了比较大的改善,而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工作则相对松懈,这也造成了农民无法跟上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活动中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也就不会去主动学习,甚至不愿意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普法教育。农村执法机关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不恰当方法也造成了农民的抵触心理,更加不愿意接受普法教育,宁愿使用极端手段来解决问题,官民之间的关系也处在僵化的状态,因此而造成恶性循环,使得执行法律宣传的工作更加艰难,农民阶层自然无法学习法律知识,也就造成了普法教育工作最终得不到顺利的开展。由此看来,搞好官民关系就显的尤其重要。所以执行工作时方法一定要适当,切不可损害农民的利益。三、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对策和方法对于农民普法教育的工作的加强是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基本方法,首先要懂法,守法,明白法律重要性,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懂得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农村普法教育经过多4/15年来的发展,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所取得成效并不尽如人意,但还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帮助接下来的普法工作更顺利的开展,更加具有力度、深度的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工作。主要方法有:(1)组织“送法下乡”的活动,深入农村基层,农民中间传授与之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以讲座、家访、干部培训等方式持续进行普法教育工作。(2)从农民自身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在生活中的实例来传授法律知识,灌输法律价值观,法律公正性、权威性、强制性,这样的方法往往更能够为农民阶层所接受,更加容易建立其法律意识,也使农民能加愿意主动学习法律知识。(3)在普法工作中采取多种的教育方式,例如结合与法制相关的电影、电视节目,进行法制文艺演出,开展法律援助活动,法律咨询,或是通过张贴宣传栏、绘制板报等宣传手段,总之在农村基层中开展大规模的、多样化的宣传活动,以达到普法教育、传播法律知识的目的。参考文献:[1].张学亮.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探讨[J].求实2004,(02)[2].孔金平.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保证[J].行政论坛1997,(06)[3].王俊良.略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与依法治国[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1999,(04)5/15[4].孙昌乾,.城乡一体化战略下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02)中国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与解决策略2近年来,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出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现象。农民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却没能得到显着提高,始终处在受人歧视的状态,成为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这不仅影响了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深入发展,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一、我国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民工大多都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很少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对法律知识的接触更是少之又少,而且深受农村地区传统小农思想与宗族观念的影响,对现代法律知识规范存在着一定的疑惑和抵触,因此农民工尚不具备清晰的法律意识,同时也比较欠缺接受法律等新生事物的能力和意识。第一,农民工普遍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寡是衡量公民法律意识的前提条件,而我国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教育程度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处于最低水平,而且对接受教育缺乏主观能动性,这样以来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文化知识经常“置若罔闻”,尽管很多法律法规与其自身利益紧密相关。正是法律基础知识的缺乏,让多数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经常遭6/15受权益受损的情况。第二,农民工法律观念淡薄。法律观念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下对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活动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体验,虽然是一种理性认识,但通常是内在思想尚未系统化的表征形式,是公民法律意识的一种主要体现。当前形势下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我国农民工的法律观念普遍比较淡薄,首先,大多农民工在处理事情时采取“找关系”、“拖熟人”等手段,不会走正规的法律程序,因为在农民工看来“权力高于一切”,即有权者完全可以越过法律而恣意妄为,也就是农民工对法律存在比较严重的怀疑态度。其次,很多农民工无法分清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农民工一般把二者混为一谈,这种认识也影响了他们的日常行为。另外,不少农民工不重视或者忽视法律的作用,特别是忽视法律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经常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柔和在一起,从而无法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涵义与界限。第三,农民工缺失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公民主体思想变化和对象间转换的双向作用过程,一方面只有当法律活动让公民主体产生强烈的信服感时,人们才会形成相应的法律信仰;另一方面则是只有当公民主体亲身体验到法律的作用和价值时,他们才会逐渐或瞬间产生对法律的信仰。构建公民的法律信仰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核心目标,对农民工来说,由于长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尤其是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又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他们7/15在为自己“地位低下”无奈感叹的同时,对执法部门徇私枉法的行为可谓痛恨到了极致,他们很自然就对法律没有较高的信仰。第四,农民工缺乏必要的法律能力。首先,农民工守法能力较差。除了自身法律知识的欠缺之外,农民工长期过着“城市边缘人”的生活,对工作和生活不免产生失望、挫败等悲观情绪,进而形成一种潜在的违法动机,当这种动机膨胀到极限时,农民工便会采取极端手段危害社会。其次,农民工用法能力不足。农民工不仅在自身重大利益出现损害时不善于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能力欠缺。另外,农民工护法能力更是薄弱。由于长期受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观念的影响,农民工在看到别人违法犯罪时总觉得自己有限单薄的力量不可能阻止强大的违法犯罪行为,于是很难出现见义勇为的行为。二、我国农民工法律意识提升的对策法律意识不高是当前我国农民工的一个普遍现状,是一个深受传统观念、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影响的系统化问题,因此提升农民工法律意识是一个不可一蹴而就的长久工程。首先,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文化素质低是影响农民工法律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更深入的文化教育,为其后来的生活与工作奠定知识基础。同时,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升新一代农民工的专业技术知识。当然,对于现有的8/15农民工来说开展基础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应当强化对其进行岗前、岗中培训。其次,强化普法知识宣传,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知识面。普法知识在我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其效果总是不甚理想,因为有关部门总是采用“印册子、贴标语、发传单”等简单低级的形式。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不能总是采用惯性思维,而要从农民工的兴趣点出发,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提升其对法律知识的关注程度,比如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对农民工进行普法知识教育,这比单纯的法律概念讲解灌输效果要好。除了直接的普法知识宣传之外,可以举办一些切近农民工生活实际的文艺活动,比如农民工法制教育文艺演出等类似活动。这样不仅仅丰富了农民工的娱乐活动,而且使其在轻松愉悦中消化吸收了法制知识。[!--]另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执法力度,树立法律的权威,提升农民工的法律信仰。我国正处在依法治国的初级阶段,法治环境还不算完善,一方面虽然我们制定的法律条文在不断增加,但是其中很多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充分贯彻,特别是关于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的规定没有完全履行,从而影响了农民工的法律态度,使其质疑法律的权威。因此,国家应当在保障现有法制切实推行的基础上,加快制定一些覆盖面更广的法律法规,比如《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反就业歧视法》等法规。除此之外,执法部门一定要强化执法力度,通过严惩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主体,保障9/15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从而让农民工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权威与价值,进而逐步提高法律信仰程度。最后,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降低农民工法律维权的成本,增强其依赖法律的信心。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级阶段,建立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是提升农民工法律意识不可或缺的途径。通过富有公益性质的法律援助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农民工以较低的成本维护合法权益,这既是对其利益的保障,也是一个让其接触了解法律知识的体验学习过程。只有通过这种公益性质法律援助活动的频频开展,才能让经济基础与文化教育基础都薄弱的农民工群体认可接受法律规范。三、结束语虽然我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的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建设大军中的重要分子,他们的社会边缘地位并未得到更本性改变,其中他们自身法律意识的欠缺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因素。尽管法律意识欠缺是一个农民工的个人主观问题,但是这也是一个牵动社会多个层面的系统问题,只有当国家从教育培训、法制宣传、制度改革等方面着力改革,才能从长远解决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问题。中国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与解决策略3摘要:提升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是深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10/15治农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