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发言)在人社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人社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同志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变道超车”的根本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一方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依托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实现。另一方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容量中的作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作为发展红线和核心目标,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一、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以发展促就业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经济衍生出许多新的就业增长点,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一是以科教优势因地制宜激发科技创新潜能。只有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探索出适应本地优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作为科教大市,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充分挖掘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力,是促进技术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途径。二是以政策支持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三项改革”落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举措,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有力支撑科研人员创办领办科技企业,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下一步,应立足自身科教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三项改革”的适用范围,加强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等配套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倾斜力度,提升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协作水平,助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涌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是围绕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积极开拓就业新方向。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快速发展,有助于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激发劳动者的创新潜能,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新兴科技产业将创造更多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要素配置优的知识型、技术型高质量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撑。二、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集群化发展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能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关键作用。一是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效能。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十三五”以来,**重点布局航空工业、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等产业方向,构建国家级产业集群。近3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长1.9倍和1.6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光伏电池、超导、特高压输电、新型显示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实践证明,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能有效推动有限资源集聚,降低集群内部企业成本,提高产业创新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优化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多主体协同发展。产业生态由生产要素、企业组织、政策措施等组成,以各种要素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作用为核心,是促进各种要素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条件。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产业引导政策协调性系统性创新性,提升产业生态培育和治理能力,有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布局融通发展,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在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平台和主体与企业协同互动,提升产业规模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有力支持前沿技术攻关和产业转化。三是推动“四链”融合,拓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便捷化流动,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聚集,推动产业方向不断特色化专业化,产业赛道不断裂变细分,从而创造大量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拓展新的就业增长点,规模化提升产业就业容量。三、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提升就业质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和最活跃的因素,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高素质技能工人等多层次人才体系支持。**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一是根据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构建人才“供应链”和“蓄水池”。注重“通用技能”培养,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以适应未来职业结构和工作岗位的需求,使劳动者更便于在不同地域、职业和行业之间进行转换。二是加强产教融合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新质生产力人才支撑体系,需要打破过去单一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政策上加强对产教融合工作的引领和指导,打通企业与高校间的沟通渠道。鼓励企业与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引导,推进高校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动态发展。高校通过技术转移、项目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使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现学校、企业、导师、学生等多主体齐头并进、合作共赢。三是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激发劳动者创新活力。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需要突破过去“选、聘、留”的简单服务功能,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方向,打造人力资本数据信息、知识技能和专业服务的市场化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内部各环节企业间的劳动力良性流通合作互动。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劳动者个人发展出发,构建包含职业指导、企业招聘、灵活用工、职业培训、薪酬增值、人寿保险、劳动权益保障、退休服务等全周期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激发劳动者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