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升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我省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强调,要全力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努力摆脱对资源的过多依赖,聚焦制造业振兴升级,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升级,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一、坚定发展信心,充分肯定前期工作成绩近年来,我们加快构建“344”产业体系,在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走出了具有我省特色的实践道路。(一)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是我省转型发展的基本盘。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材料工业:“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压减粗钢产量345.8万吨,炼铁、炼钢先进产能分别提高到60.5%、57.3%,粗钢产量位居全国第五。氧化铝和金属镁产能、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化学工业:出台《我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认定17个化工园区,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焦化行业相对国家要求提前两年全部关停4.3米焦炉,干法熄焦工艺全面推广应用,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6.6%。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重要抓手,连续8年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2017年以来省级技改资金累计支持1757个项目109.81亿元,年均支持资金13.72亿元,累计撬动项目总投资2208亿元。今年以来,认真落实国务院、工信部和我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战略部署,研究出台《我省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建立了设备更新项目储备库,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迈进。(二)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引领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近年来,我们加快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多元产业支撑。2021-2023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5.2%,制造业占比从2021年的32%逐年上升至2023年的44%。高端装备制造:全面打造智能煤机、轨道交通、铸锻造优势产业基地,煤机领域形成以“三机一架”、提升设备等为主体,研发与制造并举的产业体系。轨道交通装备领域车轴产能21万根,全国排名第一。新能源汽车统筹布局纯电、甲醇、氢能三大技术路线,甲醇汽车共线产能全国第一。电子信息:布局实施晶科能源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等重大项目,光伏电池2023年产量达到961.9万千瓦,同比增长21%,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现代消费品: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食品工业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三)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我们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场景为牵引,标志性产品为抓手,加快推动未来产业发展。高速飞车: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及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试验工作,正在启动二期项目论证工作。绿色氢能:全省高纯氢产能达到3.1万吨/年,建成加氢站22座,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初步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量子信息:我省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20余项。前沿材料:提前布局T1000级、M40X级碳纤维技术研发和中试,积极推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等合成生物材料研发制造,力争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四)强化创新驱动引领。积极构建创新平台主体梯次培育体系,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4户,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46户。2020-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达到16.1%,高于国家4.7个百分点。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科创平台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会商机制。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T1000级碳纤维、N型光伏电池等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引领我省制造业发展不断攀上新的高度。(五)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连续举办数字经济发展峰会。适度超前布局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累计建成5G基站超10万个,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建设任务;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建成运行,太原、大同等7个城市获评全国“千兆城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申报获批达到16个,9个与国家顶级节点实现对接;全省在用、在建算力中心78个,设计机架规模达到101.2万标准机架,算力指数和算力规模均位居全国第七。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工程,全省两化融合贯标达标企业总量达到779户,累计创建293个省级及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其中9个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推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研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措施,深化拓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构建煤矿智能化全周期标准体系,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28座。(六)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出台《我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扎实推进高耗能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十四五”以来,我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全国排名第二。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创建11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7个绿色工业园区、5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七)提升产业集聚集约水平。坚持以打造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为牵引,促进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印发《重点产业链培育激励方案》,全面推广“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省级重点产业链达到16条。今年1-6月,16条重点产业链累计营收3291.8亿元,同比增长9.5%。全力打造特色专业镇,设立特色专业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65个,成功举办两届我省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全省形成了“18+119”省市专业镇梯次发展格局。今年1-6月,18家省级重点专业镇实现营收506.9亿元,同比增长7.9%。二、深刻分析形势,正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纵向上看,虽然我省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横向上看,与中部其他五省、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制造业发展质量还需大幅提升。2023年我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仅为29%,与全国平均水平85%相差较大;规上工业企业仅有8079户,与中部其他省份20000户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明显;全省制造业百亿级企业仅有19户,且大多集中在钢铁、焦化领域,数量少、结构不优。要聚焦转型发展重大使命,加大投资力度、培育产业生态,持续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二)产业转型仍需持续发力。我省工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80%,主要行业能耗还没有达到标杆水平,绿色工厂少、创新能力不足、智改数转仍有差距,还需进一步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战新产业起步晚、培育周期长,发展基础仍然偏弱。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能源、算力等优势,围绕新能源延伸发展储能、光伏、风电等产业,加快发展算力装备产业,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三)比较优势发挥还不充分。我省煤炭、铝土矿等优势资源大都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重点产业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要立足我省比较优势,推动钢铁产品结构优化、焦化化产延伸、铝镁精深加工,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化、高值化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优势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转化还有堵点。创新平台发展不足,部分细分领域缺少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研发投入等创新性指标水平较低。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全面把握重点,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升级紧扣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效协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增添动力。(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体系整体升级。坚持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业”并举,着力打造“344”产业体系。传统优势产业要加快在振兴上破题,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焦化、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装备工艺,提高先进产能占比,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焕新发展。新兴产业要加快在规模上破题,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强政策供给,承接产业转移,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未来产业要坚持精准选择、点上突破,发挥既有装置作用,“沿途下蛋”、培育转化,力争抢占制高点。(二)突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新”而行。深入推进“四链”融合,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协同共建与资源共享,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新型工业化战略需求,在工信领域开展“揭榜挂帅”工作,支持实施若干具有引领性、协同性的创新项目,推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强化“科创平台”与新型工业化战略协同、政策衔接,放大“科创平台”效应。(三)强化集群发展,用好三大平台抓手。深化产业链“链长制”,加大激励培育力度,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推广“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全面推动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大特色专业镇,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品牌创建活动,办好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名镇。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创建省级产业集群、打造制造业升级示范县、培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制造业集聚集约发展。(四)深化数实融合,推进产业提“智”增效。加大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力度,持续推进5G基站建设,拓展“5G+”创新应用,打造一批5G示范工厂。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煤炭、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广泛应用。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诊断评估工作,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发展。(五)坚持绿色低碳,擦亮产业生态底色。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持续推进高耗能行业对标改造,促进节能降碳。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开发新型建材等高附加值产品。推进废钢等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梯度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带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逐梦新征程,奋进向未来。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对我省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进一步聚焦制造业升级主攻方向,勇担重责、奋勇前行,努力为2030年我省基本完成资源型经济转型作出工信系统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