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服装店里范例精编5篇通过模拟服装店的情境,学生学习基础的数学概念,如数量、分类和简单的加减法。活动中促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大班数学教案:服装店里相关文档,供您借鉴参考!大班数学教案:服装店里1设计思路: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活动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活动准备: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4、教师小结: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2、分组操作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3、集体游戏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五、收拾物品,结束活动。【大班数学教案:服装店里范文(精选5篇)】1、大班数学教案:服装店里6篇大班数学教案:服装店里2图形的变换一、活动目标: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本事。2、经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转换,它们能够变出不一样的数量的各种图形。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二、活动准备: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明白教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此刻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头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二)基本部分: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头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教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明白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头就请你们自我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三)结束部分: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欢乐。四、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大班数学教案:服装店里3活动目标: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2、物质准备:——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活动过程:1、奇怪的门卡。——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2、幼儿操作活动。——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3、活动评价。——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然后结束教学活动。大班数学教案:服装店里4玩骰子设计意图综述幼儿对合成式在平日的智游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此活动玩骰子的形式激发幼儿用点数的方式来写合成式。活动目标: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活动流程:一看骰子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二玩骰子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三游戏: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大班数学教案:服装店里5活动设想: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活动目标: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活动准备: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2.笔、记录纸、卡片等。活动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幼:数一数。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反思:用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师:刚才小朋友都数了橘子,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数的那个橘子有几瓣?可以分给几个人吃?你是怎样数的?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反思: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3)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发现橘子瓣数的规律。师:你们仔细观察表格,看看能发现什么?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师:你的橘子有几瓣?幼3:有12瓣。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幼儿统计和记数。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幼:30个师: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幼:不知道。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反思本环节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