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焦点访谈银川335003篇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焦点访谈银川1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全面回顾了西部大开发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丰富经验,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思路,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社会进步最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都很突出,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也都很突出。虽然西部大开发2/12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仍然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和欠发达的地区,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承前启后的第二个10年,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把这项富民强国、兴边睦邻的宏伟大业推向前进。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人口占全国的%。只有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补齐西部这块国民经济的“短板”,让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我们既要保持东部地区强劲发展势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也要抓紧促进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否则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不完整的,也必然会缺少持续的动力。只有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为全面实现现代化提供更大空间、创造更好环境、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西部地区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向,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纵深。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3/12略,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边疆安全的好局面,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更好地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坚持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做好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发展的同时,还要坚持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和谐发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百姓尝到发展之甜。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西部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建立起有利于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西部地区要自力更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党全国要大力支援,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形成合力。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键在党的领导。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方4/12针政策已经明确,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切实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西部正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迈上更加壮丽的新征程。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西部地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焦点访谈银川335002宁夏西海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曾是我国西部极度贫困地区,1972年曾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不少人从西海固迁出,在贺兰山脚下的银川河套平原扎根落脚,建设起了闽宁镇。20多年来,在福建对宁夏不间断地对口协作的帮扶下,经过当地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来自西海固的万移民让闽宁镇这片曾经的“干沙滩”变成了引来金凤凰的“金沙滩”,这里的闽宁人,也一步步脱贫致富走向了小康。1990年10月,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支持下,宁夏组织西海固地区的西吉、海原两县1000多户贫困群众搬迁到贺兰山东麓的银川市永宁县,在戈壁荒滩上建立了玉泉营和玉海经济开发区两处“吊庄”移民点,也就是今天闽宁镇的前身。从那以后的几年里,一部分西海固群众开始逐步自发搬迁到这两个移民点。谢兴昌是闽宁镇早期移民的代表,参与了闽宁镇的建设,搬迁之前,他是西吉县一个村的村支书,村子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玉泉营经济开发区地处河套平原,当时的生存发展条件比5/12西海固地区好一些。1996年,福建和宁夏确定对口帮扶关系。1997年4月,福建宁夏两省区决定推动对口扶贫协作,在玉泉营经济开发区移民点附近建设新的移民示范区。在这项政策的号召下,1997年7月的一天,谢兴昌决定带几个村民去新规划的移民区域看看,当时那里还是一片荒滩。就在谢兴昌到移民区考察两天后,福建宁夏对口协作的这个移民示范区被正式命名为闽宁村,开始破土动工,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引黄入滩。随后谢兴昌带领搬迁来的村民们加入其中,开始建房。不过戈壁滩上漫天的风沙经常把他们的帐篷吹走,把他们锅里的饭掩埋。即便如此,谢兴昌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顶着风沙,硬是一步步把房子建了起来。随着房子陆续建好,搬迁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村子从几十户发展到了几百户。不过村子刚建好的时候,村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500元,怎么发展生产生活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被选为村支书的谢兴昌看到了对口协作带来的发展机遇。1998年,在福建省的菌草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扶下,村里组织建起了几百个蘑菇温棚,当时一个棚能就有3000—7000元的收入。另外谢兴昌还带头搞枸杞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村里的种植、养殖产业不断发展,闽宁村规模也不断扩大,到2001年,由原来的1个行政村发展成5个行政村,闽宁镇正式设立。贺兰山东麓由于阳光、温度、土壤等原因,也适合种植葡6/12萄。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当地农户就开始零星种植酿酒葡萄,后来在闽宁协作的推动下,也有福建企业过来投资建葡萄园和酒庄,但在当时并没有形成规模化。随着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的逐步改善,葡萄酒产业也得到不断发展。2007年,一直在外经商的福建籍商人陈德启来宁夏考察,很快他就决定在这里种葡萄并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陈德启住着彩钢房,吃着泡面,用了几年的时间,花了近3亿元在戈壁滩上种出了近500万棵树木。到2012年,陈德启已经开发出了数千亩地的葡萄园。同一年,闽宁镇又陆续搬迁安置了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13个乡镇的移民1900多户,成立了原隆村,所辖行政村增长至6个,全镇人口规模超过6万人。菌草、葡萄酒等产业在闽宁镇的进一步发展,让新搬迁来的原隆村的村民们在稳定生活、增加收入方面有了依托。31岁的张军宁是原隆村一家劳务公司的负责人,承包了酒庄好几百亩地的酿酒葡萄种植业务,负责招募村民当葡萄种植工人,种植的活儿他们每年大概要干10个月。2012年生态移民,张军宁举家从固原来到闽宁镇,当时除了土地流转费用,他只能打打零工,收入不稳定。他家2014年被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像张军宁这样的村民刚来酒庄的时候对葡萄种植技术并不熟悉。企业对他们进行了专业的培训。业余时间,张军宁还通过网络自学,逐渐地熟练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做技术工人7/12张军宁每月能有约3000元的收入。随着来酒庄工作的村民越来越多,张军宁萌生了自己开劳务公司的想法。不过起初家里很是担心,因为对他们来说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而且还冒着赔钱的风险。后来在张军宁的坚持下,家里还是想法借钱买了接送工人用的面包车,把公司开了起来。如今,张军宁家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越过越红火,两口子都在酒庄工作,每年总收入超过10万元。这两年家里盖了新房,重新装修,添置了新家具,还购买了轿车。如今,持续了20多年的闽宁对口协作还在继续开花结果。今年的5月,为了让菌类产品增产增收,宁夏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与落户镇上不久的一家蘑菇种植企业合作设立了一个大棚,培育新的产品,并做一些种植方面的实验。这个蘑菇种植企业有自己的菌棒工厂,有70多栋温棚,镇政府给设备补贴、稳工补贴,周围不少村民在这里解决了就业问题。附近村民喜雪莲看到蘑菇种植不错的发展前景,自己和亲戚朋友共同投资承包了大棚来种植蘑菇。自己种自己采摘,企业负责销售。昔日一个风沙漫天的小村落变成了投资的“金沙滩”,吸引了不少企业和人才来闽宁镇落户,研究生毕业的沙金龙老家是闽宁镇的园艺村,他曾在一家超大规模的乳品集团当产品研发工程师,如今选择了回乡创业,在闽宁镇的扶贫产业园做油8/12脂和烘焙产品,企业的工人大都是附近村民,也包括贫困户。产业园从政策资金上都给了沙金龙企业支持,不仅给一定的用工补贴,还免去了厂房租金。20多年来,闽宁镇已经由最初单一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为多产业融合,实现了由农业镇向工业镇的逐步转变。2018年底福宁村、木兰村、园艺村、武河村、玉海村5个贫困村脱贫,2019年年底原隆村脱贫出列。截至2019年底,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70元,比1996年搬迁之初增长了27倍。贫困发生率从1997年的近90%下降到%。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易地搬迁、东西协作、产业扶贫的脱贫之路。久困于穷,冀以小康。闽宁镇因扶贫而生,为脱贫而建,从无到有、从穷到富,是我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范例。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帮扶,离不开个人努力。闽宁镇的故事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证明。2016年在宁夏考察时,***总书记就称赞道,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闽宁镇已经今非昔比,看未来,也必将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稳。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焦点访谈银川33500335003:福建和宁夏相距2000多公里,一个面海、一个靠山,两地隔着千山万水,自然禀赋不同,气候地理环境迥异,但是“闽”和“宁”两个字却因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紧紧连在了9/12一起。20多年前,在黄河边的“干沙滩”上,一个接纳西海固移民的闽宁村从无到有,在福建的帮扶下建设起来。今天,“干沙滩”已经成为了“金沙滩”,闽宁村已经成为了闽宁镇,成为了60000多移民的新家园。在跨越20多年的“帮扶接力”中,福建与宁夏实践了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举措,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杨成一家现在居住的原隆村位于宁夏永宁县的闽宁镇,是永宁县最大的生态移民村,这里安置了来自固原市的14个村组的一万多移民。杨成的老家在西海固,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等宁夏南部山区县的合称,那里干旱少雨、生态脆弱、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1972年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为了帮助贫困地区脱贫,1996年国家提出了“跨区域帮扶”的方案,决定由东部13个经济发达的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经济欠发达的省区,其中,确定由福建对口宁夏,帮扶的主战场正是西海固。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率福建省党政代表团,深入宁夏南部山区实地考察。考察中发现,西海固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一直以来都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一年不扶又返贫”的窘境。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只能让乡亲们搬出来。为此,时任福建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提出实施“移民吊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