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编5篇一位老干部以无私奉献、坚定信念,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关心群众生活,传承优良传统,展现出崇高的道德风范和无悔的奉献精神。以下是网友分享的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相关文档,供您借鉴参考!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1她今年71岁,1964年1月参加工作50多年,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乡镇兽医,担任乡镇干部,担任县委领导(处级),从1994年7月开始担任县会计协会会长,XX年5月退休后担任县会计协会会长。任协会会长2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县236个村庄和角落,她的爱,担心无数困难的大众,她的信念是只要小心,什么也解决不了,她是平民心中的好领导干部,曾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的先进工作者,她也是全国最美的协会人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十佳人物xx。急于大众,亲力亲为,心系困难的大众。xx长期跋山涉水,双膝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掉落,双膝关节严重变形。但是,她仍然坚持拖着病腿访问贫困,多年来访问了困难的大众2000多人。201X年春节,她的腿站起来很困难,春节后联系上海做手术。后来由于五里街镇西安社区二女户陈建宏家中发生火灾,一家祖孙五人全部烧伤,至少需要10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噩耗传来后,xx很着急,她立即开始生育关怀给予紧急救助,向社会各界和乡贤捐款,向市会计协会、市慈善总会等部门支持奔跑,最终筹集了10万元以上的救助金,亲自去泉州180医院看望其家庭老少。在xx的努力下,社会各界纷纷向陈建宏一家捐赠了60多万元。xx这才放下心,出发去上海做手术。有人问她为什么腿病这么严重,她说:这么穷的家庭,如果我不来他们家的话,心情会很痛苦!我去了,县、镇、村三级干部会跟着我去看他们,他们就能得到一点安慰和鼓励,就有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撑。我要爬,自己去他们家。带着这样的信念,老谢一户一户走访,一户一户“过关”,“绝不落下任何一户”困难计生户。201X年夏天,一都镇光山村11组一独女户,丈夫突遭车祸身亡。得到消息的老谢连忙带着慰问金直奔一都。到了村部,村干部说,那户人家在大山的半山腰处,刚下过雨,路滑难走,还是托人把钱带上去,或者叫他们下来拿吧,但老谢还是坚持要亲自上门。患严重关节炎的她好不容易撑到那户人家,不料下山更难,被雨水冲刷的一段土坡路滑溜溜,又狭窄,旁人无法搀扶。老谢双手撑地,让臀部贴地,慢慢地“挪”了下来。想群众所想、善始善终,真情为民解忧多年来,她时常冒着严寒、酷暑、暴雨,给独女户、失独家庭送去慰问金,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帮助困难学子圆上“大学梦”。有时上门只是慰问,但当了解到其他困难情况,她都一帮到底,她这样想“能帮一点是一点”。达埔镇达理村14组的独女户汤某填,因丈夫患血痨治病欠下一屁股债,被列为计生慰问对象。老谢上门慰问时,发现他们一家三口长期租住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旧房里。经了解,得知他们家由于经济困难,十年前申请的建房还过期搁置着,老谢二话没说,找到镇政府、国土局协同解决,并给予县“安居工程”建房困难补助金1万元。当月,汤某填就向亲戚朋友筹借2万元,半年后,建起了70平方米的二层新房。搬进新居不久,十年不孕的她还有了身孕,一家人喜出望外,逢人就说:“协会的老谢,真是一位观音菩萨啊。”颜某梅是石鼓镇石鼓社区人,60岁的母亲身患类风湿病卧床长达35年,每年要花费1万多元医药费,66岁的父亲长期从事农耕,且早在XX年因大骨骨折留下后遗症,不能继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家三口挤住一间房、挤睡一张床,全家靠着每月450元低保维持。201X年8月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她没法交学费。了解到情况后,老谢坐不住了,立即帮忙办理6000元助学贷款,让她先到大学报到,暂时度过第一年难关。第二年,在老谢的多方发动下,县计生协会、县慈善总会、石鼓镇政府、香港同胞、颜氏公会等单位和个人在爱心助力下,共筹措的万元学费,让小颜得以继续学业。为解决小颜的“以后”学习费用,她又找机会把小颜介绍给颜氏公会成员。最终,颜氏公会答应每年资助小颜1万元学费,其中一个在厦门办企业的成员承诺让她毕业后到企业就业。“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老谢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装群众所难、尽心尽力,倾情助力中国梦在老谢家里,老谢拿出两本电话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的,只是困难群众的联系电话,而与他们相关的住处、家庭、身体等等情况,事无巨细,老谢都能一一道来。“她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平时她不但自己三千两千地资助群众,甚至还发动女儿女婿做慈善,但他们总不愿留名。石鼓镇桃星村16岁的郑毓斐,父亲早早就因病离世,母亲改嫁,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知情后,老谢不但自己掏出1500元资助他,还动员女儿也捐出1500元。“爷爷奶奶六七十岁了,她以后怎么办呢?”老谢让女儿负责起郑毓斐的“以后”,“三天两头三百两百地掏钱资助他们,每年过年,就把她,还有颜冬梅、刘巧玲等叫来吃饭,为他们加油鼓劲,给他们温暖。”“至今,老谢靠着个人力量筹集到的帮扶资金达200多万元。”为了源源不断帮扶困难群众,老谢在2000年千方百计成立了贫困母亲基金会,经多方努力筹集到90多万元基金。“此后边帮扶边筹集,直到201X年还有40多万元转入生育关怀基金会”。在她的倡仪下,老谢又引导有条件的村设立生育关怀基金会,用于开展助学、扶贫、慈善等公益事业,“让村干部办实事,让乡贤有支持家乡建设的平台”。xx同志永葆本色、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展示了一名退休共产党员干部的风采;她的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心系百姓,是增添正能量的楷模;她的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精神,是最美老干部的模范表率!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2她,今年71岁,1964年1月参加工作至今50多年,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乡镇兽医,到乡镇干部,再到县委领导(正处级),1994年7月起兼任县计生协会会长,XX年5月退休后至今担任县计生协会会长。任协会会长2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及全县236个村庄和角落;她的爱心,牵挂着无数的困难群众;她的信念,“只要用心,没什么解决不了的”;她是百姓心中的好领导干部,曾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工作者;她也是全国“最美协会人·中国计生协会十佳人物”——xx急群众所急,亲力亲为,心系困难群众xx由于长期跋山涉水,落下了双膝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双膝关节严重变形。但她仍坚持拖着疾病的双腿访贫问苦,多年来走访困难群众2000多人。201X年春节,她的双腿站起来已很艰难,联系好春节后去上海做手术。后来由于五里街镇西安社区的二女户陈建宏家发生火灾,一家祖孙五人全被烧伤,至少需要10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噩耗传来后,xx心急如焚,她立刻启动“生育关怀”给予紧急救助,一边向社会各界和乡贤募捐,又让同事搀扶着到市计生协会、市慈善总会等单位部门到处“跑”,最终筹集到10万多元救助金,并亲自到泉州180医院看望其一家老少。在xx的努力下,社会各界陆续为陈建宏一家捐助了60多万元。xx这才放下心,动身前往上海做手术。有人问她腿疾如此严重为何还总要亲力亲为,她却说“这么穷的家庭,如果我不到他们家,心里会很难受的!我去了,县、镇、村三级干部会跟着我去看他们,他们就能得到一点安慰和鼓励,就有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撑。”“我就是爬,也要亲自到他们家里。”带着这样的信念,老谢一户一户走访,一户一户“过关”,“绝不落下任何一户”困难计生户。201X年夏天,一都镇光山村11组一独女户,丈夫突遭车祸身亡。得到消息的老谢连忙带着慰问金直奔一都。到了村部,村干部说,那户人家在大山的半山腰处,刚下过雨,路滑难走,还是托人把钱带上去,或者叫他们下来拿吧,但老谢还是坚持要亲自上门。患严重关节炎的她好不容易撑到那户人家,不料下山更难,被雨水冲刷的一段土坡路滑溜溜,又狭窄,旁人无法搀扶。老谢双手撑地,让臀部贴地,慢慢地“挪”了下来。想群众所想、善始善终,真情为民解忧多年来,她时常冒着严寒、酷暑、暴雨,给独女户、失独家庭送去慰问金,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帮助困难学子圆上“大学梦”。有时上门只是慰问,但当了解到其他困难情况,她都一帮到底,她这样想“能帮一点是一点”。达埔镇达理村14组的独女户汤某填,因丈夫患血痨治病欠下一屁股债,被列为计生慰问对象。老谢上门慰问时,发现他们一家三口长期租住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旧房里。经了解,得知他们家由于经济困难,十年前申请的建房还过期搁置着,老谢二话没说,找到镇政府、国土局协同解决,并给予县“安居工程”建房困难补助金1万元。当月,汤某填就向亲戚朋友筹借2万元,半年后,建起了70平方米的二层新房。搬进新居不久,十年不孕的她还有了身孕,一家人喜出望外,逢人就说:“协会的老谢,真是一位观音菩萨啊。”颜某梅是石鼓镇石鼓社区人,60岁的母亲身患类风湿病卧床长达35年,每年要花费1万多元医药费,66岁的父亲长期从事农耕,且早在XX年因大骨骨折留下后遗症,不能继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家三口挤住一间房、挤睡一张床,全家靠着每月450元低保维持。201X年8月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她没法交学费。了解到情况后,老谢坐不住了,立即帮忙办理6000元助学贷款,让她先到大学报到,暂时度过第一年难关。第二年,在老谢的多方发动下,县计生协会、县慈善总会、石鼓镇政府、香港同胞、颜氏公会等单位和个人在爱心助力下,共筹措的万元学费,让小颜得以继续学业。为解决小颜的“以后”学习费用,她又找机会把小颜介绍给颜氏公会成员。最终,颜氏公会答应每年资助小颜1万元学费,其中一个在厦门办企业的成员承诺让她毕业后到企业就业。“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老谢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装群众所难、尽心尽力,倾情助力中国梦在老谢家里,老谢拿出两本电话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的,只是困难群众的联系电话,而与他们相关的住处、家庭、身体等等情况,事无巨细,老谢都能一一道来。“她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平时她不但自己三千两千地资助群众,甚至还发动女儿女婿做慈善,但他们总不愿留名。石鼓镇桃星村16岁的郑毓斐,父亲早早就因病离世,母亲改嫁,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知情后,老谢不但自己掏出1500元资助他,还动员女儿也捐出1500元。“爷爷奶奶六七十岁了,她以后怎么办呢?”老谢让女儿负责起郑毓斐的“以后”,“三天两头三百两百地掏钱资助他们,每年过年,就把她,还有颜冬梅、刘巧玲等叫来吃饭,为他们加油鼓劲,给他们温暖。”“至今,老谢靠着个人力量筹集到的帮扶资金达200多万元。”为了源源不断帮扶困难群众,老谢在2000年千方百计成立了贫困母亲基金会,经多方努力筹集到90多万元基金。“此后边帮扶边筹集,直到201X年还有40多万元转入生育关怀基金会”。在她的倡仪下,老谢又引导有条件的村设立生育关怀基金会,用于开展助学、扶贫、慈善等公益事业,“让村干部办实事,让乡贤有支持家乡建设的平台”。xx同志永葆本色、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展示了一名退休共产党员干部的风采;她的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心系百姓,是增添正能量的楷模;她的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精神,是最美老干部的模范表率!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3每天,在xx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收发室的某一时间段,师生们总会看到一位面庞俊朗,精神矍铄,满头白发的老者,雷打不动地到传达室退休办的报箱中取出报纸,他就是学院退休的原后勤处书记、老共产党员xx。一九四六年出生的查老在任职期间便酷爱读书,天性乐观,深得师生的爱戴。学院的后勤工作就如小巷总理一般,学生的吃喝拉撒睡都得管,平时需要对外打交道的机会很多,更可以为自己捞些好处。然而,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告诫自己身为党的干部,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决不给党的脸上抹黑,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学院有人背地里称他“木处长”,有人以他为原形写了1篇文章,题为“莫科长”(电力机车报1994年7月25日)。退休后的查老认为,人退休决不意味着“三个饱二个倒”地走向坟地,而是工作环境变了,人生的时间可由自己来安排了,可以来耕耘自己的“自留地”,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唱歌、摄影......;还可以为学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党为民发挥自己的余热,为xx的发展做点事情,这可以防止患上“政治老年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