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胡同文化教案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3关于胡同文化教案4篇胡同文化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北京的胡同及作者赋予胡同文化的内涵。2、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义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赋予胡同文化的内涵。教学难点: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态度。教学方法:1、教法:点拨法2、学法:朗读法、讨论法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131.谈谈自己对于北京的印象.(庄严,古老,现代……)2.学生发言,谈谈对与北京的印象3.用多媒体观看几张有关北京的图片4.自己总结:北京不仅是帝王之都,也不仅是现代化大都市。在北京城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胡同,它们一样也是北京文化发展和历史变迁的见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有关北京胡同的文章。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职大中国文学系。他当过教师、编辑。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三、整体感知,明确学习内容1.提问:你们觉得胡同是什么样的?接着用多媒体观看几张胡同的图片。2.提问:什么是文化呢?利用多媒体总结明确: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3.提问:什么是胡同文化呢?请同学翻看文章找出有关语句。然后用多媒体呈现有关语句:3/13“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等等(学生分组讨论),谈谈比如“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的看法,以及北京人“安分守己”的优缺点,有意识得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四、理清思路,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齐读1—4段,谈谈北京的胡同有哪些特点。方法:抓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在学生读课文的同时自己板书:布局,名字,数目,环境)(让学生走上来在黑板上填写有关特点的字词)胡同文化教案2教学重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所流露出感情和个性化语言的品味教学手段:课件辅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运用声像,直观渲染师:大家喜欢不喜欢旅游啊?4/13生:喜欢!师:现在我带大家去北京逛逛,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1,展示长城、故宫等名胜的图片),下面,我再带大家到北京的小胡同去看一看(出示课件2,循环放映“到胡同去”一组图片,并播放胡同歌曲)。听完刚才播放的歌曲,一股浓厚的北京韵味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我们同样可以到文学作品中去寻找,让我们跟着他(屏幕出现“汪曾祺简介”幻灯片),一起走进北京胡同,就像欣赏美妙歌曲一样去领略古老胡同建筑的风格,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二、示标:出示课件3(教学目标)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要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4节,概括胡同的特点,并思考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之间的联系。四、研读6—12节,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这些被外化在胡同上的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兴趣习惯、思想状况等,就是所谓的“胡同文化”,那么这一文化有怎样的内涵呢?(1)胡同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2)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安土重迁、讲究处街坊(平时各人自扫门前雪)、易于满足、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逆来顺受,安分守己(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5/13北京市民有忍的精神,怕事,有什么不顺心的,忍一忍也就算了。(4)作者用那些事例说明胡同中的人善于“忍”的?《八月骄阳》中的对话和“电梯事件”。(5)胡同文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世故通达。作为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小市民,他们太微不足道了,统治子者要消灭他们,犹如碾死一只蚂蚁般容易,所以他们也就学会了忍耐。”(6)作者在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喜爱推崇:知足长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有所批判:封闭、逆来顺受、冷眼旁观、忍(7)对传统文化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五、研读13—15节,了解胡同文化的前景及作者的感情。六、品味语言胡同文化这种内涵除了表现在北京市民的处世方式上以外,作者还通过北京人的语言生动地来表现。小组讨论,找出最有味的语言分别品味,朗读,推荐代表发言。6/13四、小结普普通通的胡同,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正因此他的文章被称为“文化散文”。胡同是一种建筑文化,一地的建筑,一地的民风民俗。五、作业汪曾祺更擅长写吃的文章,如《四方食事》《五味》等,请同学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写写书沭阳的饮食文化。胡同文化教案3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2、让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对北京胡同文化内涵的品读2、概括要点方法的概括三、教学设想实施发现引导式教学;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感性理解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四、教学步骤1、导入有人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今天我们所学课文涉及到7/13的是一种相对古老的建筑胡同。这是11位大器晚成的,在文坛寂寞了四十年之久的作家汪曾祺给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文《胡同文化》。让我们慢慢品读课文,就象欣赏美妙的音乐一样去感受它内在的文化气息吧!2、解题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明确:胡同:小弄(long)堂(点出了写作对象)北京胡同多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文化: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现在这社会,没文化是不行的。(知识)*北京大学有很浓的文化氛围。(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屏示胡同与文化的关系:当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被时代淘汰、消失了,它的精神便转移到曾经共存的物品和环境中。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从这器物和环境中了解感受与认识昔日生活形态和精神了。这样,器物与环境更发生了质变。冯骥才《文化眼光》3、速读课文,概括段落要点8/13圈点每段要点(运用跳读方法,找到所需信息即可)师生总结概况要点方法(见板书)根据要点理总体思路(运用已学过的第二单元阅读方法理清思路)*(第5段)过渡段*(15)北京胡同的一些特点*(612)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前后两部分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胡同文化在胡同这种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概括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方正封闭)对文中几个极富表现力的词进行揣摩:*写北京人易于满足的六句话,尤其一个嘿字*睡不着眯着师生概括语言特点(见板书)4、思考:根据课文倒数第二段的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句话,思考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明确:态度很复杂既喜欢又否定,结合文章第二部分内容分析。作者毕竟在北京胡同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对胡同及胡同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认识到了这是历史的必然。屏示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9/13过去的总归要过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无可奈何之中,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汪曾祺《日子就这么过来了》5、推荐好书:为扩大学生阅读量,了解中国的居住文化,了解汪曾祺,了解其朴素语言里包含的丰富内涵,介绍下列好书。屏示:《中国居住文化》(丁俊清著同济大学出版社)《汪曾祺文集散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老头汪曾祺》(江彬等著人民大学出版社)《悠闲的生活艺术》(汪曾祺等著贵州人民出版社)6、布置作业:汪曾祺在北京胡同居住了些时间,写下了内涵丰富的《胡同文化》。从你居住的环境入手,自拟题目,写1篇短文,但要写出你对环境的思考,如《农居文化》、《高楼文化》等。胡同文化教案4教学目标1、概括内容要点2、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3体味本文朴素、雅致的语言重点难点概括内容要点10/13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语文课比起其他的学科来更容易培养一个人的个性、灵性、悟性、创造性,《胡同文化》教学设计1。猜谜: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建筑)从文化的眼光看,民居是与人们最为亲近的背景文化,它给生活打上了民族的时代的烙印;用艺术的眼光来看,民居是凝固于时间长河的多重性艺术,它为生活平添着诗章;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民居是无处不在的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它使生活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耐劳精神,创造了巍峨的长城、庄严的宫殿、秀美的园林,也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民居宅院,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活的生命。2、胡同文化就是在诠释着北京民居建筑与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胡同文化》放在第三单元“要点概括”之下,我们正好通过它来作概括要点的练习。学习方法指导①找关键语句;②无关键语句的找出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概括;③分清层次。段落关键句要点概括备注胡同(1)北京像一块豆腐,四方四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北京人的方位意识)11/13(2)胡同的原意(水井)取名(各种来源)源于生活(3)胡同的宽窄大小(区分阶层)数量(数不清)(4)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方便而安静)影响生活(5)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形成文化影响思想文化(7)封闭的文化(6)段的第一句话概括(6)(7)两段的内容,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胡同文化》教学设计1》。从一些关键词句中可以看出。如“安土重迁”,“独门独院”,“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等,都是说“封闭”。(8)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9)“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冷漠)(10)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感情(13)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14)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怀旧”、“伤感”“无可奈何”几分留恋,几分清醒。(15)“再见吧,胡同”文章的(11)(12)段分别举“我的小说”和“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因此,没有要点可直接画出。3、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一4)介绍北京的胡同。布局影响取名数量。12/13第二部分(5一12)胡同文化的特征。从居住焦急娱乐饮食处世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13一15)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没落的感受和思考。作者写到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的的衰败和没落,带有明显的伤感的情绪。4、作者赋予了北京胡同文化什么样的内涵?用原文的话回答。“北京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5、北京胡同文化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6、作者在文中对胡同文化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感情,这种感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作者对胡同文化在否定的同时又有几分向往留恋。例如在写到胡同取名的来源时,列举了很多胡同名字,这些名字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说明北京人的内心,有一种乡土情结;下文13/13又写了北京胡同人们生活方式的安宁、平和,闲逸恬谈,写了北京人讲究“处街坊”,懂礼数,写了他们的饮食习惯,这些都反映出北京市民的淳朴的风俗和田园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向往怀恋之情。但由于这种文化有封闭守旧一面,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它必定要被淘汰,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是可贵的。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末尾用句号而非感叹号,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