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习总结体会锦集3篇生态学实习提供了实践经验,增强了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培养了观察与分析能力,促进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与责任感。以下是网友分享的生态学实习总结体会相关文档,供您借鉴参考!生态学实习总结体会1摘要:文章主要介绍生态美育的立足点、手段、内容、特征以及如何实施。生态美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关键词:生态美育;生态文明;内容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67-02一、生态美育概述生态美育是“联合国环境会议”1972年时提出的。生态美育是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使他们确立必要的生态审美素养,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1]1.生态美育的立足点。生态美育的立足点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教育,整体论生态观是它的哲学基石。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渐渐替代“自然膜拜论生态观”;大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整体论生态观”开始逐渐代替“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登上历史的舞台。从哲学观来看,整体论生态观是人与世界“存在论”的在世模式。人和世界是一种同生共赢的关系。这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以及“和而不同”的哲学观不谋而合。以价值观来看,整体论生态观是对人与自然价值的兼顾融合,中和“生态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从人文观来讲,整体论生态观是饱含生命的“生态人文主义”。整体论生态观主张的和谐共生哲学观是生态美育的哲学基础。2.生态美育的手段。生态美育的手段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以生态存在论的视角来看,人与自然“此在与世界”,难舍难离融合为一体。[2]人与自然是一种特定时空中此时此刻的关系,构成须臾难离的系统。现实中仅存在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自然系统,也只存在人与自然世界互融互通的生态系统之美。从生态存在论哲学的角度来说,自然对象与主体构成“此在与世界”并存共联的机缘性关系,人在“世界”中处于自在的生存栖息,人与自然对象就是一种审美的关系。从生态存在论美学来看,审美主体是“此在”,需要面对的是在“世界”之中的对象。“此在”与“世界”之中的对象,与世界之间是片刻难离的机缘性的关系,因此这是一种关系之美。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是人与自然生态互相关联之时,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的“诗意栖居”的“家园”之感。3.生态美育的内容。第一,“共生性”。[1]主要源于我国古代的生态美学,是指人与自然生态彼此促进,共生同荣。《周易》曰:“生生之谓易”,“乾,元亨利贞。”生命对中国古人来说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利益,“元亨利贞”之美好生存是生命旺盛,生机勃勃的体现。这种“共生性”是有机生成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共生的”“有机生成”的思维是生态美育我们要知道的审美观念。第二,家园意识。[1]是生态美育中需要明确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美学观念。“家园意识”不仅体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而且包含人诗意地栖居。人与自然生态在内的世界万物是共融和谐的。每个人既有祖国的文化根源,又有地球的生存根基。“家园意识”浅层来说,通过保护人们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家园的含义;深刻来讲,体现着人的心灵与精神回归到自然当中。第三,“诗意地栖居”。[1]“栖居”自身肯定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友好亲和关系,是生态美学观的重要领域。“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所重视的“和谐美”的“中和美”就是在天人、阴阳、乾坤相生相克中,达到的天地、人生与生命安康吉祥的目标,也是“中和美”对于人“诗意栖居”的期许。[1]二、生态美育的特征在生态文明及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生态美育以生态哲学与整体论美学为理论指导,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1.生态性与审美性统一。生态性是生态美育的基本特征,在理念上强调对生态规律的把握和传输,强调世界和谐性、动态平衡性与可持续性。生态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能力和生态审美人格与精神境界的人。生态美育以生态哲学为理论依据,以生态整体主义为基础和原则进行的美育。因此,审美性是生态美育基本特征。2.形象性与情感性统一。生态美育从形象入手,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生态之美和生命活力美,通过把美的形象展示给受教育者,启发他们对生态美的认识与追求,潜移默化产生对生态美的怜惜爱护之情。生态美育通过生态情感的培养,让人们在欣赏和热爱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切实保护生态环境。[3]3.一元性与多元性统一。一元性主要是指生态美育的生态审美性。多元性是指生态美育中由科学技术特别是生态科学技术体现和侧重的生态之美、科技之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体现和侧重的人文之美,以及艺术学所体现和侧重的艺术之美,形成的具有生态性、科学性、文艺性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审美生态特征。4.规范性与自由性统一。规范性是生态美育的基础和起点。生态美育的理念、设计和实施应遵循生态规律、美学标准、教育原则等。生态美育要将生态目的与人类目标统一结合在一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由性指教育者创设生态情境,让受教育者把生态规范转化为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将生态的规范与人类的自由追求相结合。5.整体性与个体性统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国“天人合一”以及“和谐共生”均是整体性原则的反映。生态美育通过关注人类个体的生存,让每一个个体主动参与到审美教育中,认识到人类行为在整个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每个个体的身体力行,最终会落实于整个人类群体,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会让每个人都将从中获益。6.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生态美育用万物平等、遵循生态的规律,建立起一种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态秩序。生态美育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生态美的感受,树立人与自然的共生同荣的生态意识,更在于督促指导生态审美实践。生态美育要做到知行统一。我们要树立绿色生活的意识,建立生态美的生活方式。三、生态美育的实施人在世界之中,生活在生态环境里,重在实施是生态美育的基本品格。其实施的领域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学校是生态美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生态美育要贯穿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实践活动和师生日常管理的各环节和过程当中;学校生态美育实施可以通过设置生态美育独立课程、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自然课堂教学、生态主题实践活动等;学校生态美育要求学校教学和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提升生态审美素养,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细节中,润物细无声的达到生态美育的教育目标。家庭生态美育是生态美育的基本单位。家长的观念正确与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绿色生活提倡“5R”要求,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使用、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4]家庭应该组织带领孩子共同参加保护环境的相关公益活动、政府倡导的旅游活动等,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家庭的生态美育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社会生态美育是全方位的生态美育。社会生态美育的方式,可以采用媒体宣传、现实体验、公众参与、志愿行动等形式进行。社会生态美育要让人们切实关心生态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模式。社会生态美育对人们来说是终身持续的教育,每个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切实做到知行统一,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生态美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全面开展生态美育有利于人们提高生态审美素养,培养生态保护意识,落实生态环保行动,实现人类的“诗意栖居”。参考文献:[1]曾繁仁.试论生态审美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1-16.[2]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J].文艺研究,2011,6:42.[3]王金娜,王芳.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安徽農业科学,2009,3720:16.[4]王光宇.文化旅游项目的生态环保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206.生态学实习总结体会2【摘要】随着全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精神文明的建设成为当代社会人们一大重要的需求,自从十八大以来,我国更加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青山不老书为本,绿水长流是源,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有着维持生态自然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工能,那么对于森林的保护也就更加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森林,当然,森林也更需要人类的保护,现代社会中,毁林开垦、乱砍滥伐现象使得我国本就不具有优势的森林环境雪上添霜,森林资源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关键词】生态文明;森林保护;建设中图分类号:S7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9-00104-105On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ForestProtectionLIXiuhua(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Zone,NorthXinjiangHanjiayuanForestryBureauDaxinganling,Heilongjiang165103)[Abstract]Withtheworld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ndsocialprogress,theconstructionofspiritualcivi,isthesource,expectedbeautifualforestasthemainbodyofterrestrialecosystem,istomaintaintheecologicalbalanceofnature,importantworkcanimprovetheecologicalenvironment,sotoprotecttheforestismoreimportant,ourlifecannotleavetheforest,and,ofcourse,alsoneedmorehumantoprotectforest,inthemodernsociety,landreclamation,overcuttingphenomenathatourcountryisnothastheadvantageofforestenvironmentalsnowaddcream,thelackofforestresources,directlyaffectedthemajorgoal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ourcountry.[Keywords]ecologicalcivilization;forestprotection;construction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这种文明的方式更加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同样森林保护也是为了能够提高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这种文明和以往提到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了物质生产力,他们的不同点就是生态文明更加突出了生态的重要性,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做到尊重和爱护自然,不能随心所欲,盲目强干,为所欲为。本文就我国现存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保护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的方法。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公民生态建设的意识薄弱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实现了“富国梦”,但是金钱至上的风气越来越重,人们逐渐淡化了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对于生态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比较浅层的方面,了解程度不高,这样的现状使得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也就很少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发展,但是,众所周知,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生活状态难以满足我国社会的长期进步和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提上日程,我国人民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也必须加紧提高,我们可以发挥学校的文明意识教育作用,帮助学生从小就建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帮助学生践行环保行为;在法律的制定方面,要将法律更加细化,严格执行标准,对于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人绝不姑息,加大对环保